[发明专利]用于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含枫叶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63585.3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2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珍烈;朴光一;金妍希;吴泰雨;赵元卿;金童乾;朴恩嬉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韩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20 | 分类号: | A61K36/20;A23L33/105;A61K9/0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杨黎峰;钟锦舜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视网膜疾病 药物组合物 提取物 枫叶 预防 健康功能食品 食品组合物 视网膜疾病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包含枫叶提取物或其级分的药物组合物,使用该药物组合物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方法,以及用于改善视网膜疾病的症状的包含枫叶提取物或其级分的食品组合物。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有效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可以药学上用作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组合物,并且还可以有利地用作健康功能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含有枫叶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含有枫叶提取物或其级分的药物组合物,使用该药物组合物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方法,和用于改善视网膜疾病症状的含有枫叶提取物或其级分的食品组合物。
背景技术
枫树长到约100米的高度,有小而光秃的树枝,并有红棕色。此外,枫叶对生掌状裂有5到7个深裂的裂片。分裂的叶片具有宽的披针形形状,具有尖锐的末端和细长的边缘,长5厘米至6厘米。它们的叶柄是红色的,长3厘米到5厘米。雄蕊花和两性花在同一棵树上绽放。深红色的枫树花在五月开放,该花为开放在枝条末端的伞状花序。每朵花有带有柔毛的五个萼片、五个花瓣和八个雄蕊。
这些枫树的根茎和枝条被用作草药,被煮沸并用于因膝关节炎引起严重疼痛,并且通过与刺五加(也称为“多刺人参”)混合用于骨折,并且已知具有抗炎和解毒作用。
同时,视网膜是覆盖眼球最内部的透明神经组织,进入眼球的光穿过视网膜的内层,并被视网膜的视细胞检测到。视觉细胞将光信息转换回电信息,电信息通过视网膜内层的细胞穿过视神经并传递到大脑。视网膜由眼球外侧至内侧的十层组成。十个构成层对应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感光层、外边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以及内边界层。另外,黄斑是存在于视神经盘的略微外部下部的椭圆形凹陷,并且是视网膜的视神经细胞密集聚集的区域。识别视网膜中的视觉刺激的大多数功能是在黄斑处进行的,因此,在黄斑中发生病变,或黄斑的视神经细胞中发生损伤或缺陷的情况下,结果可能是失明或严重的视觉损害。
视网膜疾病(或视网膜障碍)包括由视网膜或黄斑缺失引起的所有疾病。视网膜疾病的具体实例如下。
在视网膜疾病中,属于视网膜循环障碍的疾病的实例包括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周围静脉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病等。
另外,代表性视网膜炎可包括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觉神经视网膜炎症、在风疹感染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鉴定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炎症等,并且这些疾病也属于由视网膜损伤引起的视网膜疾病。
另外,引起视网膜变性的疾病可包括色素性视网膜炎、血管样条纹、玻璃疣等,并且这些疾病也属于由视网膜损伤引起的视网膜疾病。
另外,随着视网膜的内感觉神经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外层之间的距离增加,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主要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取决于它是否由视网膜撕裂引起,这些疾病也属于视网膜损伤引起的视网膜疾病。
其他视网膜疾病可能包括黄斑变性、黄斑营养不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静脉阻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主动脉瘤、视网膜缺血综合征、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坏死、视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肿瘤、由于创伤造成的视网膜损伤、由于光线引起的视网膜损伤等
尽管关于这些视网膜疾病的治疗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报道完整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是手术仍然是视网膜疾病的唯一治疗方法,迄今为止,尚未报道有效预防或治疗这些视网膜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或药物治疗的技术。
同时,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公开了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068432(专利文献1)。然而,专利文献1仅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组合物,其含有槭叶草(Aceriphyllum rossii)叶提取物的乙醇提取物,但没有公开任何关于使用枫叶提取物预防或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韩医学研究院,未经韩国韩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3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