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制冷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4675.4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5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伊萨列·费德曼;柯蒂斯·C·克莱恩;托德·科瓦欧-沃沃;威廉·L·柯普科;史蒂芬·M·萨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5/00 | 分类号: | F25B25/00;F25B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制冷系统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成使冷却流体与工作流体呈热交换关系;
自由冷却回路,所述自由冷却回路包括泵,其中所述泵被配置成使所述工作流体循环通过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冷凝器;
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被配置成控制引导至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流速;
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冷凝器旁通阀,所述冷凝器旁通阀被配置成控制绕过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流速;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基于环境温度、离开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温度、所述流量控制阀的第一位置、所述冷凝器旁通阀的第二位置或其组合来调整所述流量控制阀的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冷凝器旁通阀的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冷凝器的风扇的速度、所述泵的速度以及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加热器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被配置成向所述控制器提供指示所述环境温度的反馈,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被配置成向所述控制器提供指示离开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所述温度的反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所述冷凝器旁通阀或两者包括蝶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时关闭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流量控制阀并且打开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旁通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目标温度为约40华氏度(°F)。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加热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当所述环境温度下降到低于所述目标温度时打开所述加热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加热器被定位成使流过包括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泵和所述冷凝器旁通阀的环路的所述工作流体温热。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所述流量控制阀已关闭预定量的时间之后,将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流量控制阀朝向打开位置调节以将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冷凝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当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流量控制阀到达完全打开位置时,将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旁通阀朝向关闭位置调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当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旁通阀到达完全关闭位置时,基于离开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冷却流体的附加温度、离开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所述温度或其组合来调节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的所述风扇的所述速度以及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泵的所述速度。
10.一种有形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包括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用于:
接收指示环境温度的反馈;
将所述环境温度与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时,关闭自由冷却回路的流量控制阀并且打开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冷凝器旁通阀,其中,所述自由冷却回路被配置成使工作流体循环通过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使所述工作流体与冷却流体呈热交换关系;
在所述流量控制阀已关闭预定量的时间之后,将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流量控制阀朝向打开位置调节以将工作流体引导至所述冷凝器;
当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流量控制阀到达完全打开位置时,将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旁通阀朝向关闭位置调节;以及
当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旁通阀到达完全关闭位置时,基于离开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冷却流体的第一温度、离开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工作流体的第二温度或其组合来调节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所述冷凝器的至少一个风扇的第一速度以及所述自由冷却回路的泵的第二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森自控科技公司,未经江森自控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46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