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标志物、疾病关联基因的探索方法及肾癌标志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67027.4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6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植田幸嗣;大西直美;野野村祝夫;植村元秀;藤田和利;辻川和丈;神宫司健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益财团法人癌研究会;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C12Q1/68;G01N33/15;G01N33/50;G01N33/574;G01N3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狄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标志物 关联基因 疾病组织 肾细胞癌 正常组织 培养基 标志物 疾病 渗出 肾癌 探索 发现 | ||
将疾病组织以及从其周边得到的正常组织在培养基中静置,探索渗出的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通过该方法,发现了肾细胞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细胞外囊泡进行分离、精制,鉴定生物标志物、疾病关联基因的方法、以及检查方法。另外,涉及使用该探索方法得到的肾癌标志物。
背景技术
生物标志物是指与身体的正常过程或病态过程、或者对治疗的药理学反应相关的生物体内的物质或图像数据,成为身体状态的客观指标。生物标志物包含生化学检查、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之类的所谓的临床检查值、CT或MRI之类的图像诊断数据等各种各样的标志物。特别是作为疾病的指标表示疾病的存在或分级的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发现、诊断、预后预测等目前的诊疗中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在新药开发中,生物标志物在开发化合物的选择和评价中被利用。
近年来,能够检出极微量的蛋白质或核酸的技术的开发、基因组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的进展使得许多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但是,在实际上,临床中被使用的标志物是其中极少的。特别是在疾病的初期的阶段,在缺乏自觉症状的癌或神经变性疾病等疾病中,期望作为诊断或新药研发工具有用的生物标志物。但是,被实用化的生物标志物几乎没有。
例如,肾细胞癌在许多情况下几乎没有症状,进入晚期后才被发现的情况占大半。最近,虽然在健康诊断或其它疾病中接受超声波检查或CT检查时偶然被发现的情况增加,但是,依然认为是难以早期发现的癌。专利文献1~3中报告了肾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但尚未达到实用化。
近年来,在使用了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的领域中,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体液诊断)备受关注。液体活检在癌的诊断区域中,不进行采取肿瘤组织的现有的活检(活体组织检查),而是将体液作为被检体使用,检出癌细胞或测定生物标志物,由此可以非侵袭性、低侵袭性地检出疾病。
作为液体活检的分析对象,源自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或癌细胞的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是,由于设想CTC或ctDNA是在癌细胞转移时被检出的,所以认为虽然适于癌的预后预测,但是不能在早期诊断中使用。因此,作为用于以癌为主以及其它疾病的早期诊断的分析对象,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以下有时记载为EVs。)备受关注。
细胞外囊泡为从几乎所有细胞中释放的囊泡,根据其大小或表露的标志物分子大致区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近年得知细胞外囊泡担负各种作用。特别是得知在外泌体或微囊泡中含有mRNA、microRNA等核酸、蛋白质,不仅参与接近的细胞间的通信,而且参与脏器间的通信(非专利文献1~4)。
有报告细胞外囊泡与癌症中包括血管新生、免疫抑制、转移的癌的进展有关。进而,根据细胞外囊泡中所含的特殊的整联蛋白的组成,暗示癌细胞进行转移准备的可能性(非专利文献5)。由此可见,细胞外囊泡也与疾病的进展有关,内包于细胞外囊泡的蛋白质或核酸根据生物体的状态而变化。因此,已知根据疾病的种类或状态而在细胞外囊泡中检出的蛋白质或核酸不同,而成为生物标志物。
但是,迄今为止所报告的研究结果为主要使用培养细胞而进行的结果,完全没有将从组织学上具备相同背景的疾病部位、正常部位得到的微囊泡进行比较研究的数据。因此,是否在疾病的诊断或新药开发中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起作用尚存在疑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6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0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5-50596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益财团法人癌研究会;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未经公益财团法人癌研究会;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70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