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组份可植入治疗递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68703.X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2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G·罗氏 | 申请(专利权)人: | 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38 | 分类号: | A61L27/38;A61K35/12;A61L27/56;A61L27/58;A61L27/5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江磊;蔡文清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袋 包封装置 递送装置 可植入 细胞 可生物吸收材料 分开包装 血管形成 促进剂 双组份 治疗 | ||
一种包含多孔袋和细胞包封装置的可植入治疗递送装置,所述细胞包封装置构造为装在多孔袋中。多孔袋可以包括可生物吸收材料以及/或者血管形成促进剂,多孔袋可与细胞包封装置分开包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领域,并且具体涉及用于为患者递送生物治疗的可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治疗是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动脉瘤、心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自闭症、失明、糖尿病和其它病变的越来越可行的方法。
关于一般的生物治疗,可以通过将生物活性部分置于患者的组织床中的手术或介入方法将细胞、病毒、病毒载体、细菌、蛋白质、抗体和其它生物活性部分引入患者内。通常,首先将生物活性部分置于装置中,然后将所述装置插入患者内。或者,可以将所述装置首先插入患者内,并随后添加生物活性部分。
用于包封生物部分的装置通常包括:选择性渗透膜,用于容纳治疗剂、同时保持营养物可渗透以供给治疗剂;来自治疗剂的废物和由治疗剂产生的治疗产品。对引入这些治疗装置的典型生物学反应是在装置周围形成纤维化囊,这可能会使包封的细胞丧失与患者组织进行维持生命的营养物与废物产物交换,从而限制装置的性能。该结果通常对包封的细胞是致命的。此外,包裹治疗装置的纤维化囊通常使得难以手术取出装置。
为了避免该纤维化囊的形成,一些可植入装置包括可以支持血管形成(vascularization)的外层,即,患者的血管组织生长成与装置直接接触或接近直接接触。这是理想的,因为装置的治疗产品随后可以通过与装置接触的血管组织直接递送到患者的循环。该血管形成的重大缺陷是装置的取出需要对组织进行手术剥离,以使装置暴露取出除装置。血管组织、特别是毛细血管组织的手术剥离通常是一个困难且痛苦的过程。
在由该装置提供治疗可能有效之前,植入对患者产生了一定量的创伤以及愈合期。因此,仍然需要允许植入细胞和其它生物部分以提供生物治疗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可以以最小的创伤快速整合到组织床中而不会干扰超出必要的组织床。还需要避免在植入期间或在植入之后损害植入装置或伤害该生物部分。
发明内容
本文中所用术语“发明”、“所述发明”、“该发明”和“本发明”意图广泛地指代本专利申请的所有主题和所附权利要求。包含这些术语的陈述应理解为不是限制本文所述的主题或限制所附专利权利要求的含义或范围。该概述是所述发明各个方面的高度综述,并介绍了下面详细说明部分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发明概述并不旨在鉴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单独使用以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应通过参考整个说明书的适当部分、任何或所有附图以及各权利要求来理解主题。
本发明涉及用于为患者提供组织床内的生物治疗的可植入组件。可植入组件包括用于容纳细胞包封装置的多孔袋。多孔袋具有促进血管形成和/或将装置纳入组织床中的性质。例如,多孔袋可以包含可生物吸收材料和/或血管形成促进剂。细胞包封装置包括在细胞维持介质中的多个细胞。细胞包封装置可以存储在细胞维持介质中、或在细胞维持介质中进行处理(生长、成熟)。多孔袋的某些元件(例如,可生物吸收材料和血管形成促进剂)与细胞维持介质不相容。有利的是,为了在植入之前提供单独的环境,可植入组件在两个单独的环境中保持为两个单独的元件。在植入期间,所述单独的元件可以形成一个可植入组件。
如本文所述,试剂盒包括:包含在第一细胞维持环境内的细胞包封装置、以及包含在第二环境内的多孔袋,其中,第二环境不同于第一环境,并且将细胞包封装置构造成适于装在多孔袋内。细胞维持环境可以包括有助于多个细胞存活的介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细胞维持介质可以是水性介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细胞维持介质可以包含至少一种细胞营养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87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