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气体流回收烃类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0392.0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2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J·斯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非沙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00 | 分类号: | C10K1/00;C10K1/18;C10G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彩和律师事务所 11688 | 代理人: | 闫桑田;刘磊 |
地址: | 南非约*** | 国省代码: | 南非;Z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烃类 压缩 二氧化碳 贫油 烃油 烃油产物 尾气回收 回收 气体流 汽提 制备 | ||
从费‑托尾气回收烃的方法(10)包括:提供包括烃类和二氧化碳的富烃费‑托尾气(30),压缩(14)富烃费‑托尾气(30)以提供经压缩的富烃费‑托尾气(36、54),并且使经压缩的富烃费‑托尾气(36、54)与贫油(64、54)接触,以从经压缩的富烃费‑托尾气(36、54)回收中烃类并制备富烃油(66)。在低于富烃费‑托尾气(36、54)与所述贫油(64、54)接触时的压力的压力下从富烃油(66)汽提出二氧化碳,从而提供经汽提的烃油产物(8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气体流回收烃类。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从费-托尾气回收烃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商业化的费-托合成方法主要制得烃类产物以及通常称为反应水流的含水流,烃类产物包含大范围分子量的烃,例如从C1烃类产物到重质蜡状烃类产物(其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可以为液体或固体)。典型地,通过用气冷和/或水冷将气体塔顶馏出物冷却至约30℃至约80℃的温度,使反应水流从来自费-托合成反应器的气体塔顶馏出物中冷凝析出。冷却来自费-托合成反应器的气体塔顶馏出物也使来自气体塔顶流的有价值可冷凝烃类冷凝析出。冷凝析出的烃类和冷凝析出的反应水典型地在三相气-液分离器中与在冷却步骤之后的气体组分分离,从而产生费-托尾气、费-托反应水流和费-托烃类凝析物。典型地,要进一步处理费-托尾气,以回收在三相气-液分离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残留在费-托尾气中的至少一些额外的烃类产物和水。该额外的烃类产物典型地在C3至C10烃的范围内,因此是有价值的。
商业上已经使用各种方法以从离开三相气-液分离器的费-托尾气回收额外的烃类产物。这些方法包括冷冻方法和烃洗(hydrocarbon wash)方法。
典型地,冷冻方法在冷冻分离步骤中利用极低温将费-托尾气中的烃类与其它气体组分分离。存在于费-托尾气中的某些有机酸和氧化物对下游加工操作有害,并且应当除去。典型地这通过使用水洗来完成。在冷冻方法(其在远低于水的凝固点的温度下操作)中水会带来问题,因此在洗涤步骤之后、冷冻分离步骤之前必须对费-托尾气进行干燥。冷冻方法是设备和资本密集型的。它们也是高能量消耗的方法而且操作起来昂贵,这是由于实现将烃类产物与费-托尾气中的气体组分进行冷冻分离所需的低温所必需的大的制冷费率。
烃洗方法利用海绵油或贫油作为吸收介质。使海绵油与费-托尾气接触,使得存在于费-托尾气中的烃类吸收进海绵油中以形成富烃海绵油。费-托尾气中的一些其它气体组分(特别是二氧化碳)也吸收进海绵油中。这是不期望的,因为二氧化碳是在富烃海绵油的下游加工中不想要的物类。因此必须从富烃海绵油移除吸收的二氧化碳。典型地,这通过从富烃海绵油中吹脱处理所有溶入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富烃海绵油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烃类可能不期望地在二氧化碳汽提法中发生损失。
常规的烃洗方法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即,它们避免了在冷冻方法中从费-托尾气分离有价值的烃类组分所需的低温。它们也不如冷冻方法那么复杂,因此构建起来不如冷冻方法那么资本密集且操作起来不如冷冻方法那么昂贵。但是,它们在从费-托尾气分离出有价值烃类方面没有那么有效。因此,常规的烃洗方法不会实现像冷冻方法那么高的烃回收率。
因此,至少改进了现有技术中烃洗方法的缺点的从费-托尾气回收烃类的烃洗方法将是期望和有益的。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费-托尾气”意在表示源自费-托合成反应器的气体塔顶馏出物的气体流。
同样,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贫油”意在表示用于从气体流吸收约C3烃至约C10烃范围内的烃的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费-托尾气回收烃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烃类和二氧化碳的富烃费-托尾气;
压缩富烃费-托尾气以提供经压缩的富烃费-托尾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非沙索有限公司,未经南非沙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0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