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拥堵监控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1732.1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0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平;程晓澄;孔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七星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3 | 代理人: | 袁春晓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 拥堵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交通拥堵监控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可以执行所述方法以在第一时间点获取与至少两个车辆的速度或位置相关的交通数据;根据交通数据,确定至少两个拥堵路段;通过搜索拓扑结构上接近的拥堵路段,并且通过聚类由搜索生成的拥堵路段,确定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对于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确定拥堵区域是正常拥堵区域还是异常拥堵区域;并显示与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相关的拥堵信息,其中,拥堵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所述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是正常拥堵区域还是异常拥堵区域的指定。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用于交通管制的方法和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监控交通拥堵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拥堵可包括正常拥堵和异常拥堵。正常拥堵通常是由在高峰时段内出行的人数和车辆数量增加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异常拥堵可能是由于交通事故或恶劣天气造成的,这是不可预测的。对于正常拥堵,交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行通畅。但是,对于异常拥堵,交通可能需要在交通管制部门的疏导下更快地改善。因此,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异常拥堵。一般而言,交通管制部门依靠经验来确定异常拥堵,使得交通管制效率低下且不准确。因此,希望提供用于监控拥堵的系统和方法,至少用于有效且准确地确定异常拥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可以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通过对以下描述和相应附图的研究或者对实施例的生产或操作的了解,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本申请的特征可以通过对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各种方面的方法、手段和组合的实践或使用得以实现和达到。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存储指令集的存储设备;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与存储设备通信。当执行指令集时,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使系统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在第一时间点获取与至少两个车辆的速度或位置相关的交通数据。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基于交通数据,确定至少两个拥堵路段。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通过搜索拓扑结构上接近的拥堵路段,并且通过聚类由所述搜索生成的所述拥堵路段,确定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对于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确定拥堵区域是正常拥堵区域还是异常拥堵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显示与所述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的拥堵信息,其中,拥堵信息包括指示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是正常拥堵区域还是异常拥堵区域的指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算法和Dijkstra算法,确定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启动用于确定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的第一迭代过程。第一迭代过程可包括至少两个迭代。第一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可以包括从至少两个拥堵路段选择一个拥堵路段作为第一目标路段。第一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还可以包括从至少两个拥堵路段确定一个或以上第一拥堵路段。第一目标路段与一个或以上第一拥堵路段中的每一个路段之间的拓扑距离可以小于阈值距离。第一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还可以包括将一个或以上第一拥堵路段添加到集群。第一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还可以包括基于集群确定与第一目标路段相关的拥堵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基于在第一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中确定的拥堵区域来确定一个或以上拥堵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基于集群,启动用于确定与第一目标路段相关的拥堵区域的第二迭代过程。第二迭代过程可包括至少两个迭代。第二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可以包括从集群中选择一个拥堵路段作为第二目标路段。第二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还可以包括从至少两个拥堵路段中确定一个或以上第二拥堵路段。第二目标路段与一个或以上第二拥堵路段中的每一个路段之间的拓扑距离可以小于阈值距离。第二迭代过程中的每个迭代还可以包括将一个或以上第二拥堵路段添加到集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将集群中的第一目标路段和拥堵路段聚集为与第一目标路段相关的拥堵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1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节点和振动监视系统
- 下一篇:语音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