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线性驱动的导管、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2386.9 | 申请日: | 2017-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2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郑鹏;A·辛格;D·迪帕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22;A61B17/32;A61M3/0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许剑桦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驱动 导管 系统 方法 | ||
本文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导管组件,该导管组件包括:芯线,该芯线设置成线性驱动;以及环绕芯线的阻尼机构。芯线包括近端,该近端有声波连接器,该声波连接器设置成与超声波产生机构连接。芯线包括远端,该远端设置成利用来自超声波发生机构的振动能量来修补血管内病变。阻尼机构包括垫圈系统和保持器,该保持器用于将垫圈系统保持在导管组件的阻尼机构孔中。阻尼机构环绕芯线的近端部分,其中,该阻尼系统能够提供压缩力,该压缩力足够阻尼在芯线的近端部分中的、产生横向波的振动能量,而不限制芯线穿过阻尼机构的线性驱动,包括芯线穿过阻尼机构的延伸和缩回。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美国专利申请No.15/360834的优先权,该美国专利申请No.15/360834的申请日为2016年11月23日,标题为“CATHETER WITH RETRACTABLE SHEATH AND METHODSTHEREOF”,该申请整个被本文参引。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在于局部由斑块形成的一个或多个血管内病变,包括血液携带的物质,例如脂肪、胆固醇和钙。血管内病变例如动脉病变能够在动脉管腔的壁上形成,并横过管腔扩展至它的相对壁上。最后的开放点通常发生在动脉病变和动脉管腔的相对壁之间的边界处。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外科手术(例如血管成形术或粥样斑块切除术)能够用于恢复一个或多个血管内病变所损失的开放性和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外科手术可能涉及使得一个或多个腔内装置前进至血管内病变处,以便修补血管内病变。例如,血管成形术或粥样斑块切除术可能涉及使得腔内装置在导丝上前进至血管内病变处,用于进行修补。不过,使得腔内装置在导丝上前进至血管内病变处可能由于装置复杂而导致手术复杂,特别是在曲折解剖结构中,其中,腔内装置的尖端可能挂住和从导丝上脱轨。本文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可线性驱动的导管、系统和方法,它们解决了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文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导管组件,该导管组件包括:芯线,该芯线设置成用于线性驱动;以及环绕芯线的阻尼机构,该阻尼机构设置成阻尼振动能量。芯线包括近端,该近端有声波连接器,该声波连接器设置成与超声波产生机构连接,该超声波产生机构用于向芯线施加振动能量。芯线包括远端,该远端设置成利用振动能量来修补血管内病变。阻尼机构包括垫圈系统和保持器,该保持器用于将垫圈系统保持在导管组件的阻尼机构孔中。阻尼机构环绕芯线的近端部分,其中,该阻尼机构设置成在芯线的近端部分中阻尼产生横向波的振动能量。垫圈系统提供足够的压缩力,以便阻尼在芯线的近端部分中的、产生横向波的振动能量,而不限制芯线穿过阻尼机构的线性驱动,线性驱动包括芯线穿过阻尼机构的延伸和缩回。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导管组件还包括线性驱动机构,该线性驱动机构设置成使得芯线从芯线的完全缩回状态延伸以及使得芯线从芯线的完全延伸状态缩回。在完全延伸状态中,芯线的远端和距离环绕芯线的护壳的远端直到大约20cm的、芯线的工作段暴露。在完全缩回状态中,芯线的工作段(直到至少芯线的远端)隐藏在护壳中。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垫圈系统的中心定位在芯线上面,其中,芯线经受最小的、产生横向波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摩擦热量和省略散热器。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垫圈系统包括在阻尼机构孔中的多个轴向和径向压缩的O形环,该O形环提供环绕芯线的压缩力。该多个O形环在阻尼机构孔中通过阻尼机构孔的远端和固定在阻尼机构孔的近端的保持器来轴向压缩。该多个O形环通过阻尼机构孔的内壁来径向压缩。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导管组件还包括注射器,该注射器设置成将冲洗剂注入导管组件的冲洗口中。环绕芯线的压缩力还足以防止冲洗液的冲洗回流,而并不限制芯线穿过阻尼机构的延伸或缩回。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导管组件还包括聚合物套筒,该聚合物套筒环绕在声波连接器和保持器之间的芯线近端部分的暴露部分。聚合物套筒还环绕在阻尼机构中的芯线近端部分,且聚合物套筒包括润滑表面,以便于芯线穿过阻尼机构的延伸和缩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巴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23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