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结构及垫圈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2613.8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金光圣治;钉野智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02;H01M2/04;H01M2/06;H01M2/26;H01M10/04;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构件 垫圈 止转 端子结构 嵌合结构 转动 增加部件 盖构件 | ||
提供使用垫圈而且不增加部件个数、且不使端子构件大型化,就能够实现端子构件的止转的端子结构。通过第一止转嵌合结构(5b,15c)来阻止垫圈(15,17)相对于盖构件(5)转动。通过第二止转嵌合结构(11e,15f)来阻止端子构件(11,13)相对于垫圈(15,17)转动。无需特别地准备部件,就实现端子构件(11,13)的止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结构及垫圈。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0-77053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图5及WO2012/039423号公报(专利文献2)的图7中,公开了具备绝缘构件(垫圈)的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所述绝缘构件(垫圈)一体地具备:环状的凸缘部,其配置于电池容器的盖构件与螺合于端子构件的端子部的螺母之间而将盖构件与螺母之间电绝缘;以及筒状部,其嵌合于端子部且嵌合于盖构件的端子贯通孔而将端子部与盖构件之间电绝缘。然而,在这些公报中,未记载绝缘构件及端子构件的止转。在日本特开2014-72145号公报(专利文献3)的图1中,公开了使固定于盖构件的销构件与端子构件的耳片焊接部卡止来防止端子构件转动的止转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77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2/0394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721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示的二次电池那样设置使凸缘部与筒状部一体化的绝缘构件(垫圈)时,能够减少部件个数。然而,即便使用一体化的绝缘构件,当使用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止转结构时,结果不但使得部件个数增加,而且为了卡止销构件还需要增大端子构件的耳片焊接部的形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造成部件个数的增加、端子构件的大型化而能够实现端子构件的止转的端子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与可适用于端子结构的垫圈嵌合的构件发生旋转的垫圈。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以端子结构为改良的对象,端子结构包括盖构件、垫圈及端子构件,所述盖构件具有端子贯通孔,所述垫圈一体地具备嵌合于盖构件的端子贯通孔的筒状部,所述端子构件具有嵌合于垫圈的筒状部的端子部,在端子构件的端子部螺合有螺母。
在本发明的端子结构中,在盖构件的端子贯通孔和垫圈的筒状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嵌合结构部,该第一嵌合结构部构成通过嵌合来阻止垫圈相对于盖构件以端子构件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止转嵌合结构。另外,在垫圈的筒状部与端子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二嵌合结构部,该第二嵌合结构部构成通过嵌合来阻止端子构件相对于垫圈转动的第二止转嵌合结构。根据本发明,通过第一止转嵌合结构来阻止垫圈相对于盖构件转动,通过第二止转嵌合结构来阻止端子构件相对于垫圈转动。尤其是,在本发明中,由在盖构件的端子贯通孔和垫圈的筒状部分别设置的第一嵌合结构部形成第一止转嵌合结构,由在垫圈的筒状部和端子构件分别设置的第二嵌合结构部形成第二止转嵌合结构,因此无需特别地准备部件,就能够实现端子构件的止转。
第一止转嵌合结构的结构是任意的,但优选的是,在端子贯通孔的内周部一体地形成有沿端子贯通孔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嵌合部或第一被嵌合部来作为所述第一嵌合结构部,在垫圈的筒状部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有与第一嵌合部或第一被嵌合部嵌合的第二被嵌合部或第二嵌合部。当采用这样的结构时,能够简单地实现第一止转嵌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26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