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判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2763.9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尹昌老;徐汞锡;韩元硕;李镇珏;李俊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A61B5/021;A61B5/024;A61B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程月;韩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判断 循环 系统疾病 发病 潜在 可能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判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数据接收步骤,用于接收与用户的血压和血流相关的用户数据;模式计算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接收的用户数据计算与所述用户相关的三维用户模式;模式比较步骤,用于将基于数据库中存储的与正常人和循环系统患者的血压和血流的数据计算的比较对象模式与所述计算的用户模式进行比较;以及结果输出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比较结果输出对所述用户更靠近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正常人还是循环系统患者进行可视化的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判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装置、方法及记录有用于执行该方法程序的电脑可读性记录媒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日益增加,能够简单地测量健康指标的设备逐渐增多。例如,血压测试仪、脉搏测试仪及血中氧气饱和度测试仪等各种测量设备随着逐渐集成化及轻量化,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访问指定地点使用测量设备,而且可通过方便携带方式使用测量设备。
只是,截至目前为止,全面地考虑可携带性和技术局限性两个层面的可携带的健康指标测量设备只停留在用户以一定的使用方法输入则立即显示其结果的功能层面上,具有结合实际数据并客观地告知比较结果的功能的可携带仪器不仅十分稀少,而且其价格也十分昂贵。
另外,随着如智能手机的具有各种有线或者无线通信功能的多功能智能型复合终端的普及,可辅助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并应用的各种设备也呈现增加趋势,一种综合应用智能手机中具有的高级运算处理功能和显示功能及可携带的健康指标测试仪的精准的测试功能,并向用户提供准确且有用的信息的装置的需求日益突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判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装置及其方法,通过由可携带的测量设备获得的用户的血压、脉搏数值,能够判断具有与用户的体质类似体质的人是否容易患上循环系统疾病。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判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血压和血流的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接收步骤;基于所述接收的用户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三维用户模式(pattern)的模式计算步骤;将基于数据库中存储的正常人和循环系统(circulatory)患者的血压和血流数据计算的比较对象模式与所述计算的用户模式进行比较的模式比较步骤;以及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输出对所述用户更靠近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正常人还是循环系统患者进行可视化的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结果输出步骤。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判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装置包括:数据库,用于存储基于正常人和循环系统(circulatory)患者的血压和血流数据计算的比较对象模式;用户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血压和血流的用户数据;模式计算单元,基于所述接收的用户数据计算所述用户的三维用户模式;模式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比较对象模式与所述计算的用户模式;以及结果输出单元,基于所述比较结果输出对所述用户更接近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正常人还是循环系统患者进行可视化的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用视觉确认类似度地图,所述类似度地图用距离和方向表示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人员和用户的体质差异,从而可直观地掌握用户具有的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将会发生的潜在危险系数)。
此外,用户通过输入群集数的信息,特别指定数据库存储的人员中被判断为与用户自己的体质类似的部分人员的群集,并只对该群集中所属的人员的信息进行确认,从而能够对用户有可能患上的循环系统疾病进行迅速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用户终端上具备的用于判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潜在可能性的装置的一例的方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27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