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2954.5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赖西格;贝恩德·赖特尔;约尔格·马斯;托马斯·克劳斯;斯特芬·普拉尼泽尔;文森特·劳勒;于尔根·雷切伯格;柳泽政成;宫崎真一;筑后隼人;间野忠树;矢口竜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AVL李斯特有限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014 | 分类号: | H01M8/04014;H01M8/0612;H01M8/04089;H01M8/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何月华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 ||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100),包括:
燃料供应单元(8),和
具有一个阴极(4,4’)和一个阳极(3,3’)的至少一个燃料电池(1,2),其中,该阴极(4,4’)的特点是具有阴极供应管线(40),该阳极(3,3’)的特点是具有阳极供应管线(30),该阳极(3,3’)内的流经由阳极供应管线(30)连通至该燃料供应单元(8)内的流,重整器(13)设置在该阳极供应管线(30)内,
还包括用于自阳极(3,3’)至少排出阳极废气的阳极废气管线(6),其中,至少一个燃烧器装置(22,23)设置在该阳极废气管线(6)中,
其特征是,
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16)设置在该阴极供应管线(40)中,
至少一个蒸发装置和第二换热器(29)设置在该阳极供应管线(30)中,
该蒸发装置(12)设置在该重整器(13)的上游,
该第二换热器(29)和该蒸发装置(12)被组合到同一组成部件中,即蒸发过热件(12a);
其中,该阳极废气管线(6)在该燃烧器装置(22,23)的下游通过该重整器(13)的下游分为连通至废气出口(21)的第一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a)和连通至废气出口(21)的第二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b),并且其中,该第一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a)穿过该第一换热器(16)的热侧,该第二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b)穿过该蒸发过热件(12a)的第二换热器(29)的热侧,且该蒸发过热件(12a)的蒸发装置(12)能够通过该第二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b)被加热;
第一控制阀装置(27)设置在该第一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a)中,在该第一换热器(16)的热侧的下游,和第二控制阀装置(28)设置在该第二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b)中,在该蒸发过热件(12a)的下游;
该阳极废气管线(6)在该重整器(13)的下游分为该第一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a)和该第二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b),其中,该阳极废气在流过该燃烧器装置(22,23)之后流过该重整器(13);
其中,至少一个吹扫空气管线(19)在第一换热器(16)的上游自该阴极供应管线(40)分支出并且在该重整器(13)的上游回流到该阳极供应管线(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该第一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a)和该第二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b)通至同一个废气出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被送入该第二阳极废气辅助管线(6b)的阳极废气流过该重整器(13)以传热给该重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该第二换热器(29)被设计成过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该第二换热器(29)和该重整器(13)被组合到同一组成部件中,即过热重整件(13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在流动方向上在该燃烧器装置(22,23)后,阳极废气能够在该流过该第二换热器(29)前流过该重整器(13),其中,阳极废气能够在流过该第二换热器(29)后流过该蒸发装置(1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该燃烧器装置(22,23)是具有点火装置(24)的起动燃烧器单元(23)或催化燃烧器,或者包含催化燃烧器和起动燃烧器装置(24)的组合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起动燃烧器燃料管线(25)设置在该燃料供应单元(8)和该阳极废气管线(6)之间并设有起动燃烧器燃料计量结构(26),该起动燃烧器燃料计量结构(26)设在该管线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100),其特征是,燃料注入计量装置(11)在该蒸发装置(12)的上游设置在该阳极供应管线(3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VL李斯特有限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AVL李斯特有限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29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