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苷元产生促进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3968.9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7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姚瑞卿;清水金忠;小田卷俊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森永乳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35/745 | 分类号: | A61K35/745;A23L33/00;A23L33/135;A61K31/7048;A61K35/74;A61P3/06;A61P5/30;A61P9/00;A61P9/10;A61P19/10;A61P25/2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促进剂 | ||
提供一种通过分解白藜芦醇糖苷、优选分解白藜芦醇糖苷及异黄酮糖苷来促进苷元的产生、从而提高生物体内的吸收性的技术。将双歧杆菌属细菌作为苷元产生促进剂的有效成分,其中,所述苷元产生促进剂是为了促进由糖苷产生苷元而使用的。在苷元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预防和/或治疗用药物组合物、或者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中含有该苷元产生促进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苷元产生促进剂、苷元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及苷元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苷元的产生促进剂、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苷元的产生用饮食品组合物、以及白藜芦醇和/或异黄酮苷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白藜芦醇及异黄酮为多酚的一种,已知分别包含在葡萄的果皮、大豆等中。白藜芦醇、异黄酮在天然状态下或在食品中大部分以在多酚骨架上结合有葡萄糖等糖链的糖苷状态存在。该糖苷难以直接被吸收到生物体内,如图1所示,通过源自肠道内细菌或存在于小肠微绒毛上的酶(β-葡糖苷酶)的水解而糖链被切断、转变为苷元则可被高效吸收到生物体内。因此,为了提高药理作用,期望白藜芦醇、异黄酮不是以糖苷形态而是以苷元的形态来摄取。
例如,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经口摄取作为异黄酮的苷元的大豆黄素、染料木素后,血浆浓度的最大值与摄取作为各自的糖苷的黄豆苷、染料木苷的情况相比达到5倍以上。还公开了:异黄酮的苷元与糖苷相比,生物体内的吸收率更良好,对冠状动脉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优异。
在生物体内进行异黄酮糖苷或白藜芦醇糖苷的水解的情况下,作为分解酶的β-葡糖苷酶主要由肠道内细菌产生。因此,摄取到生物体内的异黄酮糖苷或白藜芦醇糖苷被水解、以苷元形式吸收到体内的效率取决于各个体的肠道内菌群所具有的糖苷分解能力(β-葡糖苷酶的产生能力)。但是,肠道内菌群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各个体的糖苷分解能力也不一样,摄取糖苷时的体内吸收效率方面产生个体差异。因此,需要不论固有的肠道内菌群如何均可有效地分解糖苷的技术。
截至目前为止,已报道了具有糖苷的分解能力的各种细菌。例如,非专利文献2公开了评价了合计92种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的β-葡糖苷酶活性和异黄酮糖苷分解能力、代谢能力等。
另外,专利文献1中,作为具有水解糖苷的能力的乳酸菌,公开了干酪乳杆菌长谷川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Hasegawa:FERM P-19484),并且公开了该乳酸菌示出对糖苷之一的人参皂苷的水解能力。
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用于分解作为有效成分而包含在生药中的糖苷的组合物,公开了一种糖苷分解用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作为水解酶的柚苷酶和选自乳酸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及枯草芽孢杆菌纳豆变种(Bacillus subtilisvar.natto)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菌体或菌体提取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0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1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zumi,T.et al.,J.Nutr.,Vol.130,No.7,pp.1695-1699,(2000)
非专利文献2:Gaya,P.et al.,Int.J.Food Sci.Nutr.,Vol.67,No.2,pp117-124,(2016)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虽然已知具有水解某种糖苷的能力的细菌,但具有水解白藜芦醇糖苷的能力的肠道内细菌尚无报道,对异黄酮糖苷具有充分分解活性的肠道内细菌也尚无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永乳业株式会社,未经森永乳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3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