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类烧结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4112.3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岩佐拓郎;桥本龙司;伊藤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055 | 分类号: | H01F1/055;C22C33/02;C22C38/00;H01F1/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烧结 磁铁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磁特性的稀土类烧结磁铁。本发明的稀土类烧结磁铁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Nd5Fe17型晶体结构的主相晶粒,且由R及T构成(R为由以Sm为必须的1种以上构成的稀土元素,T为以Fe或者以Fe及Co为必须的1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元素),稀土类烧结磁铁的R的组成比率为20at%以上40at%以下,剩余部分实质上为T,稀土类烧结磁铁中的R以外的剩余部分实质上仅为T或仅为T及C,且将稀土类烧结磁铁的一个切断面中的主相晶粒的平均粒径设为Dv,将各个主相晶粒的粒径设为Di时,Dv为1.0μm以上,满足0.7Dv≤Di≤2.0Dv的主相晶粒相对于稀土类烧结磁铁的切断面的面积的面积率为8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Nd5Fe17型晶体结构的化合物为主相的稀土类烧结磁铁。
背景技术
以Nd-Fe-B磁铁或Sm-Co磁铁为代表的稀土永磁铁由于其高磁特性而用于各种马达用、各种致动器用、MRI装置用等各种用途,且每年产量不断增加。
由于开发了上述那样的以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相的稀土永磁铁,因此,永磁铁的研究主要以发现新的稀土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为中心进行。其中,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Sm5Fe17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相的永磁铁材料在室温下得到36.8kOe的非常高的矫顽力。因此,认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Sm5Fe17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相的永磁铁材料是有前途的永磁铁材料。但是,未实现以Sm5Fe17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相,且高特性的稀土类烧结磁铁。
非专利文献1中,报告了由熔体旋转制作的Sm5Fe17骤冷薄带的矫顽力值相对于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该报告中,根据原料组成存在差异,但在设为800K以上1100K以下的热处理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得到 30kOe以上的矫顽力。但是,报告了在将热处理温度设为超过1100K 的温度的情况下,由于Sm5Fe17相分解,HcJ显著地降低。为了提高剩余磁化强度,优选在磁场中成型后进行烧结工序。但是,根据非专利文献1的报告,在对于以Sm5Fe17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相的永磁铁材料为了烧结而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的情况下,存在以Sm5Fe17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相的永磁铁材料的主相即Sm5Fe17相分解,且磁特性大幅降低的课题。
非专利文献2中,报告有将由熔体旋转制作的Sm5Fe17骤冷薄带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法:Spark Plasma Sintering)进行烧结得到的烧结磁铁。但是,制作的磁铁未取向而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剩余磁化强度成为低至约45emu/g的值。另外,相对密度也仅得到约91%左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349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05 07A716(2009)
非专利文献2: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009)01203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磁特性的稀土类烧结磁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4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式电阻器的制造方法及片式电阻器
- 下一篇:稀土类永久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