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处理装置和焚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4551.4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古林通孝;前田优佑;加藤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68;B01D53/70;B01D53/83;B01D53/64;F23J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鹿屹;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处理 装置 焚烧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废气处理装置和焚烧设备。废气处理装置(4)包括:集尘器(43),设置于流通废气的烟道(3);药剂供给部(42),向烟道(3)中的燃烧室(2)与集尘器(43)之间的药剂供给位置(P1)供给废气处理药剂;集尘灰输送部(44),将由集尘器(43)捕集的集尘灰沿着与烟道(3)不同的辅助路径(441),向烟道(3)中的燃烧室(2)与集尘器(43)之间的集尘灰供给位置(P2)输送;以及集尘灰加热部,设置于辅助路径(441),用于加热集尘灰。由此,可以抑制辅助路径(441)中的集尘灰的粘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装置和焚烧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城市垃圾等一般废弃物由垃圾焚烧设备焚烧处理。通过焚烧处理而产生的废气包含煤尘、氯化氢(HCl)、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重金属(Pb、Hg等)等有害物质。因此,由废气处理装置执行将上述的有害物质从废气除去的处理,并将处理完毕的废气向大气排出。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59-150525号(文献1)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向废气中吹入消石灰粉而把氯化氢等有害的酸性气体成分从废气除去的工序中,通过把集尘器捕集的集尘灰的一部分粉碎,并由空气鼓风机送到烟道内,从而将集尘灰的一部分再次用于酸性气体的除去。此外,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24052号(文献2)公开了如下方法:将处理完毕的废气的一部分作为载气,使集尘器捕集的集尘灰的一部分返回集尘器入口侧的烟道。
可是,在文献1和文献2的方法中,在使集尘灰返回烟道的配管中,集尘灰被载气冷却,集尘灰(特别是氯化钙等)会吸收载气中的水分并成为液状(即潮解)。由此,集尘灰粘附在配管的内表面。通常,所述配管的直径不会太大,因此集尘灰的粘附会导致集尘灰不能适当地返回烟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装置,目的在于抑制使集尘灰返回烟道的路径中的集尘灰的粘附。
本发明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集尘器,设置于流通废气的烟道;药剂供给部,向所述烟道中的所述废气的产生源与所述集尘器之间的药剂供给位置供给废气处理药剂;集尘灰输送部,利用输送器,将由所述集尘器捕集的集尘灰沿着与所述烟道不同的辅助路径,向所述烟道中的所述产生源与所述集尘器之间的集尘灰供给位置输送;以及集尘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辅助路径,用于加热所述集尘灰,所述集尘灰输送部包括集尘灰储存部,所述集尘灰储存部设置于所述辅助路径并储存所述集尘灰,由定量供给部每单位时间从所述集尘灰储存部取出设定量的所述集尘灰并供给到所述输送器内,由所述输送器将所述集尘灰以成为块的状态输送。
按照本发明,可以抑制使集尘灰返回烟道的辅助路径中的集尘灰的粘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废气处理药剂包含钙系药剂,所述集尘灰加热部利用加热器将所述集尘灰加热到60℃~170℃。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中,所述输送器具有沿着所述辅助路径设置的多个保持部,所述输送器将收容所述集尘灰的所述多个保持部沿着所述辅助路径输送。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集尘灰输送部还包括滑槽部,所述滑槽部供各保持部内收容的所述集尘灰投下,所述滑槽部与所述输送器的外壳的出口开口连接,并且开口于所述烟道,所述外壳内的压力高于所述烟道内的压力,防止了所述废气流入所述外壳内。
进一步优选所述集尘灰输送部还包括:粉碎部,通过在所述滑槽部内与投下的所述集尘灰碰撞而将所述集尘灰粉碎;以及可开闭的闸门,设置在所述滑槽部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中,所述集尘灰加热部在所述集尘灰储存部中加热所述集尘灰。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集尘灰振动部,所述集尘灰振动部使所述集尘灰储存部中的被所述集尘灰加热部加热的部位附近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4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