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光学激发反应容器阵列中的多种分析物并用于采集来自分析物的荧光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5047.6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9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M.古特孔斯特;H-J.波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因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学 激发 反应 容器 阵列 中的 多种 分析 采集 来自 荧光 方法 装置 | ||
1.用于光学激发反应容器(14)的阵列中的多种分析物(12)并用于采集来自分析物(12)的荧光的方法,其中向反应容器(14)中的分析物(12)提供来自激发光源(38)的发散的激发光,并且其中将来自反应容器(14)中的分析物(12)的会聚的荧光供给荧光探测器(34),其中通过布置在反应容器(14)的阵列上方的盖子(28)中的孔(26)的阵列将激发光的多个射线束(30)引导到盖子(28)下方的反应容器(14)中并且来自反应容器(14)的荧光的多个射线束(32)同时到达荧光探测器(34),其中来自反应容器(14)的荧光的多个射线束(32)以会聚的主射线(78 )从下方穿过孔(26),然后到达荧光探测器(34),其特征在于,不使用场透镜,并且盖子(28)中的孔(26)具有在盖子(28)的上侧和下侧之间向下发散的纵向中心轴线(74),使得激发光的多个射线束(30)以发散的主射线(76)从上方穿过孔(26)并且被引导直至进入反应容器(14)中。
2.用于光学激发多种分析物(12)并用于采集来自分析物(12)的荧光的装置,其具有用于容纳分析物(12)的反应容器(14)的阵列、用于用发散的激发光照射反应容器(14)中的分析物(12)的激发光源(38)、用于同时采集来自反应容器(14)中的分析物(12)的会聚的荧光的荧光探测器(34)、以及布置在反应容器(14)的阵列上方的盖子(28),所述盖子(28)具有孔(26)的阵列,来自激发光源(38)的激发光的多个射线束(30)能穿过所述孔(26)进入反应容器(14)中并且来自分析物(12)的荧光的多个射线束(32)能穿过所述孔(26)到达荧光探测器(34),其中荧光的多个射线束(32)的主射线(78)在孔(26)内和上方朝向荧光探测器(34)会聚,其特征在于,未设有场透镜,并且盖子(28)中的孔(26)具有在盖子(28)的上侧和下侧之间向下发散的纵向中心轴线(74),使得激发光的多个射线束(30)的主射线(76)在孔(26)内和下方发散直至进入反应容器(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发光学系统(40),设置在激发光源(38)和盖子(28)之间,以及探测光学系统(42),设置在盖子(28)和荧光探测器(34)之间,其中探测光学系统(42)具有垂直于盖子(28)和/或反应容器(14)的阵列的平面取向的光轴(66),并且其中激发光学系统(40)具有以角度(α)朝向探测光学系统(42)的光轴倾斜的光轴(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发光学系统(40)和探测光学系统(42)的光轴(64,66 )之间的角度(α)大于激发光学系统(40)和探测光学系统(42)的物体侧孔径的总和并且小于5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孔(26)的纵向中心轴线(74)取向成使得其与激发光的穿过孔(26)的射线束(30)的主射线(76)或者与荧光的穿过孔(26)的射线束(32)的主射线(78)或者与激发光和荧光的穿过孔(26)的射线束(30,32)的主射线(76,78)的角平分线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孔(26)的纵向中心轴线(74)的倾斜角相对于盖子(28)和/或反应容器(14)的阵列的中垂线从盖子中心向外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孔(26)的纵向中心轴线(74)在共同的交叉点处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容器(14)具有平行的纵向中心轴线(24),每个纵向中心轴线(24)分别在反应容器(14)内与相关的孔(26)的纵向中心轴线(74)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孔(26)的纵向中心轴线(74)的距离略小于相邻的反应容器(14)的纵向中心轴线(24)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因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因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50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