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波抑制片材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5913.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成濑新二;藤森龙士;浮谷孝一;近藤千寻;田中康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邦帝人先进纸(日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B32B7/02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岳;闫小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 抑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波抑制片材,其中,具备:吸收层,以导电性物质和20℃频率60Hz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为0.01以上的绝缘材料直接相接的状态包括所述导电性物质和所述绝缘材料,并且表面电阻率为100Ω/□以上;以及接触层,被形成在所述吸收层的与被照射电磁波的面相反面上,与所述吸收层相接的面的表面电阻率为20Ω/□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抑制片材。
背景技术
随着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多媒体社会的到来,从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波对其他的设备此外对人体造成坏影响的电磁波障碍正成为大的社会问题。在电磁波环境日益恶化中,作为对电磁波的防御方式之一,开发了电磁波屏蔽材料。
历来,作为电磁波屏蔽材料,使用向由轻量且具有柔软性的纤维例如合成高分子纤维构成的梭织物等织编物赋予金属保护膜后的材料。作为在纤维形成金属保护膜的方式,存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和无电解电镀法等。关于上述那样的由金属保护的纤维所织成的梭织物,存在难以制作薄的梭织物、形状稳定性较低、加工性不佳这样的问题。
近年,混动汽车、电动汽车社会到来,但是,这些机动车使用400~600V的直流。关于该直流,开关噪声较多,而成为低频噪声的发生源。然而,针对可能提供向致癌性的影响或电子设备的错误工作的1GHz附近或存在对人体造成影响的可能性的10MHz以下的低频率的电磁波的、电磁波吸收体不满足薄度或轻量性。
在电磁波屏蔽材料之中具有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的电磁波吸收体中,使用配合吸收频率而预先选择的材料,并使用为了满足期望的吸收频率或该频率处的最大吸收量等条件而使其厚度变化的方法。例如,在λ/4型电磁波吸收体中,针对100MHz的电磁波,需要50cm左右的厚度。在其以下的频率中,需要其以上的厚度。进而,由于需要金属板的衬里,所以难以供实用。
为了混动汽车或电动汽车的车体的轻量化,也需要能够吸收包括低频率例如1GHz以下进而10MHz以下的电磁波的广范围的频率的、更轻量的电磁波吸收体。
此外,推进电动机、逆变器的小型化、轻量化,寻求能耐受由于高频大电流从逆变器向电动机流动而造成的导线的发热的耐热性高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特别地,在被附加高电压的大型旋转机等电气·电子设备中,由于设备的温度上升也变大,所以寻求耐热性高的材料。
作为电绝缘物或薄叶构造材料,至今为止讨论了将高耐热性的芳纶纸广泛地用作前述的旋转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领域和电气·电子设备的电绝缘材料,向该芳纶纸赋予某种程度的导电性而用作电场缓和材料。
在日本特开昭51-4710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57-115702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芳纶沉析纤维(fibrid)和碳纤维或金属纤维的纸。此外,在日本特表2008-542557号公报中,公开了由芳纶短纤维、芳纶沉析纤维和碳纤维等导电性填料构成的电磁波抑制片材。
然而,均不是以上述电磁波吸收为目的,因此,不满足作为电磁波吸收特性而具有重要关系的特性,例如,介质损耗特性、散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吸收包括低频率的广范围的频率的电磁波的、耐热性高且更轻量的电磁波抑制片材。
本发明者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锐意讨论的结果是,发现了通过调整含有导电性物质和介质损耗角正切为固定值以上的物质的片材而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实现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电磁波抑制片材,其中,具备:吸收层,以导电性物质和20℃频率60Hz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为0.01以上的绝缘材料直接相接的状态包括所述导电性物质和所述绝缘材料,并且表面电阻率为100Ω/□以上;以及接触层,被形成在所述吸收层的与被照射电磁波的面相反面上,与所述吸收层相接的面的表面电阻率为20Ω/□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导电性物质是碳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邦帝人先进纸(日本)有限公司,未经杜邦帝人先进纸(日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5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