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时延测量方法及站点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7328.5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邦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舒茨测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1 | 分类号: | H04B10/071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顾翰林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方法 站点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及站点。其中的方法包括:第一站点控制光路选择器工作在第一状态,选择第一光纤向第二站点发送第一OSC信号,第一OSC信号包括第一时间戳;然后控制光路选择器工作在第二状态,在第二接收时刻选择第一光纤从第二站点接收第二OSC信号,第二OSC信号包括第二时间戳;再根据第一发送时刻、第一接收时刻、第二发送时刻和第二接收时刻计算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还公开了相应的站点。通过光路选择器进行光路的切换,使得包括时间戳的两路OSC信号在波长值之差小于预设的范围的同一根光纤中传输,从而根据该时间戳可准确地测量两个站点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及站点。
背景技术
在密集型光波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系统中,分为C波段光信号(c-band optical signal,C-BAND)传输信道和光监控信道(opticalsupervisory channel,OSC)。C-BAND传输信道和OSC信道的波长不同。C-BAND传输信道用于传输业务,OSC信道用于传输监控管理信息。
为实现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中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时间同步,在OSC信道中有专门的时隙用于传输两个站点之间的时戳信息,实现光纤连接的两个站点之间的时间同步。
现有技术采用“单纤双向”的方式测量站点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从而进行时间同步。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光传输网络组网结构示意图,OSC信号在同一根光纤1中来回传输,可以计算得到光信号的传输时延。具体是如图2所示的时戳传输示意图,通过OSC信道中传输的两个站点之间的时戳信息,根据时戳信息计算得到单向传输时延。
采用“单纤双向”方式时,必须使用两种不同波长在光纤中往返。因为如果A、B站点的发送波长相同,那么A站点发送的信号在经过合波器时存在反射,与B站点发送过来的信号混合,使得A站点无法正确接收B站点发送过来的信号。例如,如图1所示,A站点发送波长为1491nm,B站点发送波长为1511nm。然而,在长纤中传输的时候,由于光纤色散,导致两种波长传输的时延不相等(当长纤类型为G.652,长度为80km时,传输延时差为27ns),通过往返时延之和取一半,将产生13ns的误差,并且无法进行补偿。
因此,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案无法准确测量出站点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及站点,以实现准确地测量站点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包括:第一站点控制光路选择器工作在第一状态,以使所述第一站点选择第一光纤向第二站点发送第一光监控信道OSC信号,所述第一OSC信号包括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发送所述第一OSC信号的第一发送时刻;所述第一站点控制所述光路选择器工作在第二状态,以使所述第一站点在第二接收时刻选择所述第一光纤从第二站点接收第二OSC信号,所述第二OSC信号包括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指示所述第二站点接收所述第一OSC信号的第一接收时刻,以及所述第二站点发送所述第二OSC信号的第二发送时刻;所述第一OSC信号和所述第二OSC信号使用的波长值之差小于预设的范围;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刻、第一接收时刻、第二发送时刻和第二接收时刻计算所述第一站点和所述第二站点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光路选择器进行光路的切换,使得包括时间戳的两路OSC信号在波长值之差小于预设的范围的同一根光纤中传输,从而根据该时间戳可准确地测量两个站点之间的单向传输时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舒茨测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舒茨测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7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