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检测元件及具有其的温度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9666.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森俊介;会田航平;川崎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K11/06 | 分类号: | G01K11/06;G01K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金鲜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检测元件 温度探测器 基板 电极 电磁波吸收特性 温度检测装置 光吸收特性 保存管理 电气特性 温度管理 电连接 可逆的 电阻 基材 配置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温度检测元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基板(4,6)以及配置在该基板(4,6)上的电极(5,7)的基材(2,3)以及温度探测器(8),该温度探测器(8)配置在基板(2,3)上且与电极(5,7)电连接,该温度探测器(8)的相对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光吸收特性)的变化以及电气特性(电阻值)的变化是可逆的。该温度检测元件(1)构成为,使用前的保存管理容易,能够精确检测温度管理环境的温度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检测元件及具有其的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检测温度管理环境是否达到预定温度的温度管理材料(温度检测元件),已知有下述部件,即,其包括含有导电性粉末的导电层以及层合在该导电层上的感温层,该感温层包含具有与上述预定温度相对应的熔点的非导电性的热熔融材料(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该温度管理材料中,当温度管理环境达到上述预定温度时,感温层的热熔融材料会熔融浸润在导电层的导电性粉末之间。由此,温度管理材料由于浸润的热熔融材料使得导电层的电阻发生不可逆增大。根据这样的温度管理材料,通过检测导电层的电阻,能够检测是否达到上述预定温度。另外,该温度管理材料在感温层中含有色素。感温层的色素在温度管理环境到达所述预定温度时,伴随着熔融的热熔融材料而在导电层中分散。由此,温度管理材料的色调会发生变化。根据这样的温度管理材料,通过色调发生不可逆变化就能够检测到达所述预定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952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现有的温度检测元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例如作为验证冷冻食品、生物医药品、电子部件等的制品的低温流通(cold chain,冷链)是否恰当地执行的手段而使用。也就是说,在必须将温度管理为预定温度以下的制品的流通过程中,为了验证该制品是否维持在预定的温度以下,将温度检测元件被贴附在该制品上来使用。
但是,现有的温度检测元件,由于通过上述不可逆的变化来检测达到所述预定温度,因此在使用前有必要在充分低于所述预定温度的温度管理下来进行保存。因此,对于现有的温度检测元件,使用前的温度检测元件的保存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温度检测元件,即使在低于所述预定温度的温度管理下进行保存的情况下,例如属于相互不同的批次的温度检测元件之间当所经历的温度经历不同时,在使用时温度检测元件的初期状态会产生变动。因此,现有的温度检测元件存在不能精确地检测温度管理环境的温度变化的情况。
为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前的保存管理容易、能够精确检测温度管理环境的温度变化的温度检测元件及具有其的温度检测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温度检测元件包括基材和温度探测器,所述基材具有基板以及配置在该基板上的电极,所述温度探测器配置在所述基板上与所述电极进行电连接,所述温度探测器的相对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波吸收特性的变化以及电气特性的变化是可逆的。
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以及检测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所述温度探测器的温度经历的温度经历检测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前的保存管理容易、能够精确检测温度管理环境的温度变化的温度检测元件及具有其的温度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元件的结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9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光圈进行光检测的波导漫射器
- 下一篇:用于样本处理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