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莱赛尔纤维、含有其的非织造纤维集合体,以及含有非织造纤维集合体的面膜片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1663.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9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郑钟喆;金优哲;秦尚佑;李相烈;李相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2/00 | 分类号: | D01F2/00;D01D1/02;D04H1/4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张云志;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织造纤维 集合体 莱赛尔纤维 面膜 扁平纱线 触感 曲率 应用 皮肤粘附性 圆形横截面 工业材料 物理性能 弯曲性 吸收性 单丝 内饰 溶剂 光滑 柔软 服装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莱赛尔纤维、含有莱赛尔纤维的非织造纤维集合体,以及含有非织造纤维集合体的面膜片。本发明提供其中单丝具有扁平纱线或具有曲率的扁平纱线的横截面的莱赛尔纤维、含有莱赛尔纤维的非织造纤维集合体,以及含有非织造纤维集合体的面膜片,从而表现出在现有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莱赛尔纤维中无法提供的物理性能,由此,可以提供优异的性能,如用于工业材料应用的优异的弯曲性、用于服装或内饰应用的良好触感和柔软光泽性能,以及用于面膜非织造纤维集合体应用的透明性、皮肤粘附性、诸如水分的溶剂的吸收性和保持性,以及光滑的表面触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莱赛尔纤维、含有该莱赛尔纤维的非织造纤维集合体,以及含有该非织造纤维集合体的面膜片。
背景技术
纤维是柔韧且细的天然或合成物体,并且考虑到形状,具有大的长度与细度比。这种纤维根据形状分为长丝纤维、中长纤维和短纤维,根据原料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从过去至今,纤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已经使用天然纤维如棉、亚麻、羊毛和丝绸作为服装的主要材料。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服装应用之外,纤维的使用扩展至工业应用,并且为了满足根据文化发展和人口增加而对纤维的迅速增长的需求,开发人造纤维领域用于新型纤维材料。
在人造纤维中,再生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触感和穿着性能,而且具有比棉更快的水分吸收性和排出能力,因此,经常用作服装的原料。具体地,在再生纤维中,粘胶纤维具有优异的光泽度和颜色形成性能,可以实现与天然纤维相当的触感,并且被认为是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因此,在过去被广泛使用。然而,这种粘胶纤维容易收缩和起皱,制备工艺复杂,并且在溶解木浆的工艺等中使用许多化学品,由此,在操作过程中引起环境问题并且在废水处理工艺的过程中引起环境污染等。
因此,已经进行对于对环境和人体无害并且具有比现有纤维好得多的性能的纤维的研究,并且近来,引入由天然纸浆和氧化胺水合物制备的莱赛尔纤维。与现有的再生纤维相比,这种莱赛尔纤维具有优异的纤维性能,如拉伸性能和触感,但是在生产工艺的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并且所使用的氧化胺溶剂可以在废弃过程中循环和生物降解,因此,它作为环保纤维用于各种领域。
然而,目前,仅可以生产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莱赛尔纤维,但是可以预期,根据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形状而可以表现出各种性能。因此,需要研究具有各种横截面形状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莱赛尔纤维,其中,单丝具有扁平纱线或具有曲率的扁平纱线的横截面,由此,可以提供优异的性能,如用于工业材料应用的优异的弯曲性、用于服装或内饰应用的良好触感和柔软光泽性能,以及用于面膜非织造纤维集合体应用的透明性、皮肤粘附性、诸如水分的溶剂的吸收和保持性,以及光滑的表面触感。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莱赛尔纤维,该莱赛尔纤维包括通过对包含纤维素纸浆和溶剂的莱赛尔纺丝液纺丝而制备的莱赛尔复丝,其中,构成所述复丝的单丝具有具有中心长轴(L1)和中心短轴(S1)的横截面,所述中心长轴(L1)与所述中心短轴(S1)的长度比为1.5:1至10.5:1,并且所述中心长轴(L1)的长度与该中心长轴两端之间的直线(L2)的长度的比例为1.0至1.5:1。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所述中心长轴(L1)的长度可以为12μm至42μm,所述中心短轴(S1)的长度可以为4μm至7μm。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单丝的细度可以为1.0旦尼尔至4.0旦尼尔,并且通过将所述单丝的横截面周长除以细度得到的数值可以为22μm/旦尼尔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隆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可隆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1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