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部件的接合方法以及接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2682.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9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康裕;桥村彻;幸重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3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婷;刘茜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接合 方法 以及 | ||
一种部件的接合方法,准备具有中心轴(L)的管体(20)、具有能够插通管体(20)的孔部(11)的壁面体(10)、能够插入到管体(20)的弹性体(40)。管体(20)具有以将内部分隔的方式沿中心轴(L)方向延伸的内肋(21),内肋(21)具有从内肋(21)的下端沿中心轴(L)方向被切去的切去部(22)。接着,将管体(20)插通到壁面体(10)的孔部(11),将弹性体(40)插入到由管体(20)的内肋(21)分隔的内部空间中。然后,沿管体(20)的中心轴(L)方向压缩弹性体(40)而令其向中心轴(L)的径方向外侧膨胀,由此令管体(20)的端部扩大变形而与壁面体(10)铆接接合。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部件的接合方法以及接合体。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机动车的轻量化以及安全性提高,使用被称为高强度钢的低比重且高强度的金属。高强度钢对于轻量化以及安全性提高是有效的,但与铝等的低比重材料相比较重。此外,如果使用高强度钢,则由于高强度,产生成形性的降低、成形负荷的上升、以及尺寸精度的降低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比钢比重低的铝合金的挤出材、铸造品(压铸品)以及冲压成形品被用于车辆零件。该铝合金比重低,所以在轻量化方面是有效的,但由于强度低所以缺乏安全性。因此,多用于外板零件(冲压成形品)或者要求刚性的零件(挤出材、压铸材)。以上所述的、将钢制零件和铝合金零件活用到车辆的适当部位的多材料化对于抑制伴随着车辆轻量化的成本上升是有效的。
由于多材料化而产生问题的是钢制零件与铝制零件这样的不同种金属的接合。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利用弹性体而令多材料化中的不同种金属的接合成为可能的部件的接合方法。详细而言,这些部件的接合方法中,在板部件的孔中插入管部件,在管部件的内侧插入弹性体,通过对弹性体加压而将管部件扩管,将板部件与管部件铆接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133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92760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部件的接合方法中,假设在管部件(管体)中设置内肋时,由于内肋而抑制扩管,所以认为无法得到接合体中的充分的接合强度。特别地,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对于这样的内肋所引起的接合强度的降低没有做出任何特别的启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在这种的情况下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管体内设置了内肋时也能够得到与没有设置内肋时相同程度的充分的接合强度的部件的接合方法、和利用该方法接合而成的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的接合体。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件的接合方法中,准备管体、具有能够将前述管体插入的孔部的壁面体、能够插入到前述管体中的弹性体,所述管体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且设置有沿前述中心轴方向延伸以将内部分隔的内肋,在前述内肋上设置有从前述内肋的下端沿前述中心轴方向被切去的切去部,将前述管体插入到前述壁面体的前述孔部,将前述弹性体插入到前述管体的由前述内肋分隔的内部空间中,将前述弹性体在前述管体的前述中心轴方向中压缩而令其向前述中心轴的径方向外侧膨胀,从而令前述管体的向前述壁面体的插入部扩管而与前述壁面体铆接接合。
根据该方法,能够利用弹性体将管体均等地扩管,所以能够减轻对于管体的局部的负荷,能够防止局部的变形。因而,与其他的接合方法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嵌合管体和壁面体,即能够提高接合强度。此外,管体中从强度提高等的观点出发而设置了内肋,但在内肋的下端设置有切去部,所以内肋不易成为扩管时的阻力,能够将管体的插入部充分地扩管。因而,能够确保与在管体没有设置内肋时相同程度的充分的接合强度。
也可以前述壁面体的前述孔部以前述孔部的壁面沿前述中心轴方向立起的方式被翻边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2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混合和分配流体的系统
- 下一篇:双壳增材制造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