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故障的远程恢复系统及电梯故障的恢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3504.6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4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山﨑智史;文屋太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5/00;B66B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龚晓娟;邓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故障 远程 恢复 系统 | ||
电梯控制装置(200)在检测出发生了尽管通过作为施力部件的翼板(537)向释放方向对可动卡合部件(559A)的可动钩(563)施力但是可动钩(563)与固定卡合部件(559B)的固定钩(564)之间的卡合仍不能解除的自锁时,向远程恢复装置(300)发送故障信号。远程恢复装置(300)的信息处理装置(360)在接收到故障信号时,使电梯控制装置(200)执行使轿厢门电机(545)反复进行开闭动作的自锁解除处理运转,以便使翼板(537)间歇性地向释放方向对可动卡合部件(559A)的滚柱(562)施加冲击。由此,能够解除自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梯发生故障时远程使该电梯恢复的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的门装置有轿厢门装置和层站门装置这两种,在层站门装置的井道侧的面设有用于防止门打开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例如具有钩状的可动钩和与其卡合的固定钩。例如,在层站门板固定有可动钩的支点,可动钩可以绕该支点进行枢轴转动。并且,固定钩被固定于井道。在轿厢门装置尚未停层时,可动钩与固定钩卡合,防止层站门的开门(打开)。
在与层站门板对置的轿厢门板设有被称为翼板的板材。在轿厢门装置处于停层状态时,轿厢门板的翼板与层站门板的可动钩接近。另外,随着轿厢门板的开门(打开),翼板移动而对可动钩施力,使可动钩向与卡合方向相反的释放方向进行枢轴转动。由此,可动钩和固定钩被释放,轿厢门板和层站门板联动地进行开门(打开)。
在门的开闭时,存在异物堵塞在其开闭路径上而使门不能开闭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2中反复进行门的开闭,以期去除异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71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09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存在固定钩与可动钩牢固地卡合(相互嵌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通过翼板对可动钩向释放方向施力,可动钩也不能离开固定钩,而陷入维持两个钩的卡合状态的所谓自锁。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解除自锁的电梯故障的恢复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故障的远程恢复系统具有锁定装置、施力部件、轿厢门电机、电梯控制装置及远程恢复装置。锁定装置具有固定卡合部件和可动卡合部件,该固定卡合部件设于层站门装置的与轿厢门装置对置的一侧,该可动卡合部件能够移动到与固定卡合部件卡合的卡合位置和离开固定卡合部件的释放位置。施力部件设于轿厢门装置的与层站门装置对置的一侧,与轿厢门装置的轿厢门板一起移动,在轿厢门装置停层于层站门装置的楼层时接近可动卡合部件,随着轿厢门板的开门移动,向由卡合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释放方向对可动卡合部件施力。轿厢门电机使轿厢门板进行开闭移动。电梯控制装置控制轿厢门电机。远程恢复装置与电梯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使电梯控制装置进行故障的恢复动作。电梯控制装置在检测出发生了尽管由施力部件向释放方向对可动卡合部件施力但是可动卡合部件与固定卡合部件之间的卡合仍不能解除的自锁时,向远程恢复装置发送故障信号。远程恢复装置在接收到故障信号时,使电梯控制装置执行使轿厢门电机反复进行开闭动作的自锁解除处理运转,以便使施力部件间歇性地向释放方向对可动卡合部件施加冲击。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具有检测轿厢门板的开度的门编码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电梯控制装置当在从对轿厢门电机输出开门指令的时刻起的规定期间后从门编码器取得的轿厢门板的开度小于规定的阈值开度时,判定为发生了自锁。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电梯控制装置当在自锁解除处理运转时从门编码器取得的轿厢门板的开度为规定的阈值开度以上时,判定为自锁被解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3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