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虫引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6224.0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5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大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uci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14 |
代理公司: | 11372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国际申请>=PCT/JP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面板 前面板 发光单元 引诱装置 筒状部 对置 引诱 选择设置 有效地 薄型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小型且薄型且不选择设置场所而有效地引诱虫的新型的虫引诱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后面板2、前面板3和发光单元4的虫引诱装置1。后面板2安装在现场的设置面上。前面板3与后面板2对置地配置。发光单元4配置在后面板2和前面板3之间。另外,发光单元4具备两端与后面板2及前面板3对置的筒状部7a,从该筒状部7a的外表面朝向周围发出引诱虫的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发光来引诱虫的虫引诱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异物混入食品中成为大问题。异物混入对于食品制造商来说成为大问题,因此特别是在防止虫混入的对策上投入力量的工厂较多。具体而言,卫生管理人员在工厂或饭店中设置捕虫器,定期地确认现场,由此实施掌握、管理虫的种类、虫的数量、虫的侵入路径等的监视。作为捕虫器,已知有利用化学灯引诱虫、用风扇或粘着性的捕虫片捕捉虫的捕虫器。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LED放射器,其也可进行供于照射紫外线的捕虫器的用途的全方位照射。如图5所示,该放射器20以罩部件21、固定件22以及多个LED23为主体而构成。罩部件21具有圆筒形状,沿放射器2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该罩部件21的内部收纳有配置有多个LED23、布线等的固定件22。固定件22通过铝的挤压成型而一体形成,沿放射器20的长度方向延伸。另外,在罩部件2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盖体24,并且在其外侧固定有多个翅片25。放射器20以其长度方向沿着供其设置的壁面的方式安装。从LED23射出的窄角度的光(紫外线),以最适合作为捕虫器的用途的方式,被罩部件21扩散而成为大范围的光并照射到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58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以监视目的设置于工厂等的以往的捕虫器大多为大型的捕虫器,因此,如从顶棚的悬挂或墙壁安装这样,在设置场所伴随着限制。另外,伴随着用于将捕虫器设置在现场的工程,其移设工程也不容易。因此,难以轻松地设置在想要设置捕虫器的场所。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薄型且不选择设置场所而有效地引诱虫的新型的虫引诱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筒状部和面状光源或多个点状光源的虫引诱装置。筒状部的一端与现场的设置面对置。光源配置在筒状部的外表面,从该外表面向周围发出引诱虫的光。
在此,在本发明中,还可以设置第一面板部和第二面板部。第一面板部沿着现场的设置面,并且与筒状部的一端对置。第二面板部与第一面板部对置,并且与筒状部的另一端对置。筒状部和光源作为配置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发光单元而一体化。
在本发明中,上述发光单元也可以具有卷绕于筒状部的周围且配置有光源的柔性基板。另外,上述发光单元也可以具有收纳筒状部和光源的透光性的壳体部件。并且,上述发光单元也可以具有散热器,该散热器设置于筒状部的内表面,对光源发出的热进行散热。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设置开口部和粘着性的捕虫片。开口部在第二面板部设置于比与筒状部的端部对置的部位靠外侧的位置,并贯穿第二面板部的表面和背面。捕虫片可更换地安装于第一面板部,经由开口部向外部露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一端与现场的设置面对置的方式设置圆筒部,并在该圆筒部的外周配置面状光源或多个点状光源,能够实现虫引诱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另外,从光源发出的光沿着设置面投射,使设置面间接发光。由此,包含设置面的间接发光而能够确保较大的发光面积,因此能够提高虫的引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虫引诱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uci,未经株式会社Luc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62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耕栽培装置
- 下一篇:杀真菌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