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转印印刷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7764.0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5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I.措米克;A.泰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10 | 分类号: | G03G15/10;B44C1/17;G03G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琦璐;杨思捷 |
地址: | 荷兰阿姆***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热活化 离型层 目标基 粘合剂层 转印材料 图像层 热转印印刷 静电印刷 粘合剂组合物 离型组合物 墨水组合物 静电 活化 粘附 转印 软化 施加 透明 | ||
本发明提供了热转印印刷方法,包括:将透明离型组合物静电印刷到转印材料(1)上以形成设置在转印材料(1)上的离型层(2);静电印刷静电墨水组合物以形成设置在离型层(2)上的图像层(3);将可热活化的粘合剂组合物施加到图像层上以形成可热活化的粘合剂层(4);使可热活化的粘合剂层(4)与目标基底(5)在使得可热活化的粘合剂层(4)被活化以粘附到目标基底上并使离型层(2)软化的条件下接触;和将目标基底(5)与转印材料(1)分离,以使可热活化层(4)、图像层(3)和离型层(2)转印到目标基底上。
热转印印刷(也称为热转印)是通过施加热将图像由一个基底转印到另一基底上的过程。图像可以首先施加到第一基底(例如聚合物膜)上,该图像随后与目标基底(例如金属膜、玻璃或织物)接触并加热。随后可以将目标基底与第一基底分离,使图像(相反地)留在目标基底上。
图1A、1B和1C示意性显示了本文中公开的热转印印刷方法的一个实例。
在公开和描述热转印印刷及相关方面之前,要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本文中公开的特定方法步骤和材料,因为此类方法步骤和材料可能有所改变。还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该术语并非意在是限制性的,因为本公开的范围意在受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限制。
要指出,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行规定,否则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包括复数对象。
本文中所用的“液体载体”、“载液”、“载体”或“载体连接料”是指聚合物、粒子、着色剂、电荷导向剂和其它添加剂可以分散在其中以形成液体静电组合物或电子照相组合物的流体。此类载液和连接料组分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典型的载液可以包含各种不同试剂的混合物,如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粘度改进剂和/或其它可能的成分。
本文中所用的“静电墨水组合物”一般是指通常适用于静电印刷法(有时称为电子照相印刷法)的墨水组合物。该静电墨水组合物在印刷时可以包含分散在液体载体中的树脂的可带电粒子和(如果存在的话)颜料,其可以如本文中所述。本文中提到的透明离型组合物还可以描述为透明静电墨水组合物,这可以是不含着色剂(例如颜料)的静电墨水组合物。相比之下,用于形成图像层的静电墨水组合物可以含有着色剂。着色剂可以是赋予墨水颜色(例如选自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颜色)的物类。
本文中所用的“共聚物”是指由至少两种单体聚合的聚合物。
特定单体在本文中可以被描述为构成聚合物的一定重量百分比。这表明在该聚合物中由所述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构成该聚合物的所述重量百分比。
本文中提到的软化温度/软化点可以根据标准技术来测量。例如,软化点/温度可以是根据ASTM D152测得的维卡软化点/温度,或根据ASTM E28-99测定的环球软化点/温度。
如果在本文中提及标准测试,除非另行说明,否则所提及的测试的版本是提交本专利申请时的最近版本。
本文中所用的“静电印刷”或“电子照相印刷”通常是指提供从照片成像基底直接或经由中间转印件间接转印到印刷基底上的图像的方法。由此,该图像基本不吸收到它所施加至其上的照片成像基底中。此外,“电子照相印刷机”或“静电印刷机”通常是指能够实施如上所述的电子照相印刷或静电印刷的那些印刷机。“液体电子照相印刷”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电子照相印刷,其中在电子照相法中使用液体组合物而非粉末调色剂。静电印刷法可能涉及对静电组合物施以电场,例如具有1000 V/cm或更大,或在一些实例中1500 V/cm或更大的场梯度的电场。
在静电墨水组合物或离型组合物的背景下,本文中所用的术语“透明”可以表示不具有或基本不具有着色剂或颜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未经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7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蚀刻偏差表征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时间至数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