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箔以及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2567.8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2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贵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F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董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成形性优异的铝合金箔以及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箔具有如下组成:含有Fe:1.0质量%以上且1.8质量%以下,Si:0.01质量%以上且0.10质量%以下,Cu:0.005质量%以上且0.05质量%以下,将Mn限制在0.01质量%以下,其余部分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在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所得的每单位面积的结晶方位分析中,对于作为方位差在15°以上的晶粒边界的大倾角晶粒边界所包围的晶粒,平均粒径在5μm以下,且最大粒径/平均粒径≤3.0,箔厚度为30μm时的相对于轧制方向为0°、45°和90°方向上的伸长率分别在2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形性优异的铝合金箔以及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食品和锂离子电池等的包装材料的铝合金箔因为是通过加压成形等而受到较大变形来成形的,所以要求其具有高伸长率。以前,作为具有高伸长率的材料,例如,使用称为1N30等的JIS A1000类合金或诸如8079和8021等的JIS A8000类合金的软质箔。
铝合金箔多数情况下不在一个方向上变形,而进行所谓的拉伸成形(日文:張り出し成形)在多个方向上进行变形,所以针对伸长特性,通常不仅对作为伸长率值使用的轧制方向的伸长率有要求,还要求在相对于轧制方向为45°和90°方向上的伸长率也要高。近来,在电池包装材料领域等中,作为包装材料的箔变得更薄,因此需要即使箔厚度薄,也要具有高伸长率的铝合金箔。
为了实现具有高伸长率的铝合金箔,已经提出了控制合金中的晶粒的方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平均结晶粒径为20μm以下且当量圆直径为1.0~5.0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设定在规定量以上,使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重结晶时的核生成位点起作用,使最终退火后的结晶粒径微细化。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铝合金箔:在通过电子背散射分析图像法(EBSD)进行的结晶方位分析中,将具有5°以上的方位差的边界定义为晶粒边界,对于该晶粒边界所包围的晶粒,将具有晶粒的平均值D在12μm以下且超过20μm的结晶粒径的晶粒的面积比控制在30%以下。
在专利文献3中,除了将平均结晶粒径和亚晶粒的平均粒径设定在规定值以下以外,还将Al-Fe化合物的分散密度设定为规定值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21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34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273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发明在多数情况下存在Cu的添加量最多,达到0.5质量%的问题。由于Cu是即使微量也会降低轧制性的元素,所以轧制中会存在发生边缘破裂而使箔断裂的危险。还存在平均结晶粒径也大,在将箔的厚度变薄时难以维持高成形性的可能性。
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规定了非常微细的结晶粒径,但是将具有5°以上的方位差的晶粒边界限定作为晶粒边界。而5°以上的概念混有大倾角晶粒边界和小倾角晶粒边界,而没有规定大倾角晶粒边界所包围的晶粒是否是微细的内容。
专利文献3与文献1和2不同,它涉及不是电池外装箔的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箔,因没经过中间退火而制得,所以其集合组织发达,无法在相对于轧制方向为0°、45°、90°的方向上获得稳定的伸长率,因此在平均结晶粒径也在10μm以上,且箔的厚度薄的情况下,无法期待得到高成形性。
本发明是以上述问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作为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加工性良好且具有高伸长特性的铝合金箔。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铝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2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