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核燃料组件结构变形的移动式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3327.X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5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白文皙;吉基俸;张京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21C17/06 | 分类号: | G21C17/06;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韩国大田市儒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核燃料 组件 结构 变形 移动式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移动式检测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核燃料组件结构变形的移动式检测设备,其能够检测核燃料组件的长度、包络轮廓、最大斜率,以提高对核燃料组件的结构变形的检测的准确度,并被构成为可移动的集装箱型,从而提高检测位置的操作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核燃料组件结构变形的移动式检测设备,包括:集装箱;动力装置及装载架,配置于所述集装箱的内部;托架,其配置于所述集装箱的所述装载架的一侧,所述托架设置有铰链装置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被配置为固定所述核燃料组件以使所述核燃料组件直立;柱,其设置于所述装载架,在所述柱的一端部设有能够相对于所述铰链装置进行拆卸的旋转轴,所述柱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绕结合于所述铰链装置的所述旋转轴而直立于所述托架的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扫描仪,其被配置为沿直立于所述托架的所述柱的长度方向升降,并被配置为检测直立于所述固定装置的所述核燃料组件的结构是否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式检测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核燃料组件结构变形的移动式检测设备,该移动式检测设备能够提高对核燃料组件的结构变形的检测的准确度,并且被设置为可移动的集装箱型。
背景技术
核电站具有如下构成:通过核反应堆内部的核燃料在核裂变期间产生的能量对初次冷却剂进行加热,将对初次冷却剂进行加热的能量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从而将能量传递给二次冷却剂并在蒸汽发生器中产生蒸汽,利用产生的蒸汽使蒸汽涡轮机旋转以产生旋转能,并通过发电机将旋转能转换为电力,从而实现原子能发电。
通过核燃料提供核裂变的能源。
如图1所示,配置于核反应堆内部的核燃料由核燃料组件10构成,每个核燃料组件为一个单元,核燃料组件10包括:上管座11、下管座12、由定位格架13构成的框架,其中,核燃料棒20插入于定位格架13并由设置于定位格架13的弹簧及凹陷支承。
此时,每个核燃料棒20由多个铀芯块21和长条形的锆合金包覆管22构成,锆合金包覆管22用于保护铀芯块21并防止放射能泄漏。
在制造这种核燃料组件10时,为了防止核燃料棒20表面的刮擦和定位格架13的损伤,在核燃料棒20的表面涂漆并装入框架中,然后将核燃料棒20安装并固定于上管座11和下管座12,从而完成核燃料组件10的组装。
然后,在去除完成的核燃料组件10的漆之后,检查核燃料棒20之间的间隔、弯曲、总长、尺寸等以结束核燃料组件10的制造工序。
另外,通过上述制造工序完成的核燃料组件10并不直接投入到核反应堆中,而是对其进行检查以确定核燃料组件10的结构是否存在变形。
这是为了防止在核反应堆内配置多个核燃料组件10的过程中相邻的核燃料组件10之间发生碰撞。
即,当核燃料组件10在其制造工序中发生结构变形时,相邻的核燃料组件10之间可能会发生碰撞,从而可能损坏核燃料棒20的锆合金包覆管22,当核燃料棒20的锆合金包覆管22破损时,可能会从核燃料泄漏过多的放射能,从而加剧对初次冷却剂的污染。破损严重的情况下,核燃料棒20可能掉落并在核反应堆内部移动,导致事态更加严重。
因此,这要求所述核燃料组件10在品质方面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检查核燃料组件10的结构变形的作业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用于检测及检查核燃料组件10的结构变形的设备。
虽然如现有技术所公开的那样,已经具有用于检测核燃料组件10结构的设备,但该设备被局限于对核燃料组件10的定位格架13的结构的检测,因而在对整个核燃料组件10的检测方面存在局限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号10-124486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未经韩电原子力燃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3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