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浸镀锌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3467.7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森下敦司;金藤泰平;内田智史;中田达也;山口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58;C23C2/06;C23C2/4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凤岭;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锌 钢板 | ||
在从母材钢板的表面以1/4厚度为中心的特定的厚度范围中,铁素体相以体积分数计为0%以上且低于50%,由贝氏体组织、贝氏体铁素体相、初生马氏体相和回火马氏体相中的1种以上构成的硬质组织的合计以体积分数计为50%以上,残余奥氏体相以体积分数计为0%~8%,珠光体相和粗大渗碳体相的合计以体积分数计为0%~8%;在镀层和母材钢板的界面具有平均厚度为0.1μm~2.0μm、钢板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差在0.5μm以内的Fe‑Al合金层,在与Fe‑Al合金层直接接触的微细化层中,钢板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微细化层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差在2.0μm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延展性、弯曲性、扩孔性及弯曲变形时的镀层附着力优 良、且耐连续弯曲疲劳特性优良的高强度热浸镀锌钢板。
背景技术
对于主要用于汽车骨架构件的钢板,高强度化的要求在高涨。在这 些高强度钢板中,为得到高的强度和优良的成形性,一般添加有助于提 高强度的以Si及Mn所代表的合金元素。可是,以Si及Mn所代表的 合金元素还有使镀层附着力下降的作用。
此外,对于汽车用钢板,由于一般在户外使用,所以通常要求优良 的耐蚀性。
可是,在汽车的外板等的用途中,通常通过压力加工对板的周边部 实施苛刻的弯曲加工(边弯曲)。此外,不仅汽车外板,而且即使在其 它用途中,也多在通过压力加工实施了苛刻的弯曲加工及冲孔加工等后 使用。而且,在对以往的热浸镀锌钢板实施苛刻的弯曲加工及冲孔加工 等时,在其加工部分,有时镀层从母材钢板剥离。这样如果镀层剥离, 则有该处失去耐蚀性,母材钢板早期发生腐蚀及生锈的问题。此外,即 使没有达到镀层剥离,如果镀层和母材钢板的附着力丧失,在该部分稍 微产生空隙,空气或水分就浸入该空隙中,失去镀层形成的防腐功能。 其结果是,与上述同样母材钢板早期发生腐蚀及生锈。
因这样的问题,作为通过实施苛刻的弯曲加工等而使用的高强度钢 板,强烈期望具备镀层与母材钢板的附着力优良的热浸镀锌层的涂覆钢 板。
为提高镀层的附着力,例如如专利文献1~3所述的那样,提出了 通过在钢板的内部生成氧化物,减少成为镀层剥离的原因的基底金属和 镀层的界面上的氧化物的方法。但是,在钢板表层生成这样的氧化物时, 钢板表层的碳通过与氧相结合而气化。其结果是,因碳从钢板脱离而有 时使该碳脱离的区域的强度显著下降。在钢板表层的强度下降时,有强烈依赖于表层部特性的耐疲劳特性劣化,使疲劳强度显著下降的顾虑。
或者,为提高镀层的附着力,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在通常 的退火工序前追加实施新的退火工序及酸洗工序,对母材钢板表面进行 改质,提高镀层附着力的方法。但是,在专利文献4所述的方法中,对 于一般的高强度涂覆钢板的制造方法,因增加工序而在成本方面存在课 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通过从母材钢板的表层部除去碳来 提高镀层的附着力的方法。但是,在专利文献5所述的方法中,除去碳 的区域的强度显著下降。因此,专利文献5所述的方法,有严重依赖于 表层部的特性的耐疲劳特性劣化,疲劳强度显著下降的顾虑。
此外,在专利文献6、7中,提出了将镀层中的Mn、Al及Si量控 制在适当的范围,提高了镀层附着力的钢板。在专利文献6、7所述的 钢板中,制造时需要高精度地控制镀层中的元素量,作业上的负担大, 在成本方面存在课题。
作为提高镀层附着力的方法,在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钢板的显微 组织只由铁素体构成的高强度钢板。但是,在专利文献8所述的钢板中, 因显微组织只为软质的铁素体而得不到充分高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3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下一篇: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