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模块以及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4078.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3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岩村直树;桥本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M50/119 | 分类号: | H01M50/119;H01M50/169;H01M50/172;H01M50/548;H01M50/552;H01M50/50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以及 电池组 | ||
本发明涉及蓄电模块以及电池组。根据实施方式,提供包括扁平形状的电极组(2)、外装部件(1)以及端子部(3、4)的电池。在外装部件(1)中,在第1外装部(5)的凸缘部(5b)与第2外装部(6)被焊接而形成的空间内收纳电极组(2)。端子部(3、4)包括具有头部(17)以及轴部(18)的外部端子(14)。外部端子(14)的头部(17)朝第1外装部(5)的外侧突出,且轴部(18)铆接固定于第1外装部(5)的贯通孔(13)。在外部端子(14)的头部固定有汇流条(2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蓄电模块以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一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等电池一般具备:电极组,具备正极以及负极;外装部件,收纳该电极组;以及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设置于外装部件。
作为外装部件,目前金属罐、层压膜制容器已实用化。金属罐是由铝等的金属板通过深拉深加工而得到的。为了通过深拉深加工来制作罐,金属板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这会妨碍外装部件的薄型化,导致体积容量损失。例如,当将板厚0.5mm的外装罐应用于厚度13mm的电池时,外装罐的总板厚占电池厚度的比例为大约7.7%。此外,外装罐的刚性较高而缺乏柔软性,因此,在外装罐的内壁与电极组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因此,在电极组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有可能产生间隙而充放电循环性能劣化。进而,在对焊接部附近施加了过度的力时,刚性较高的外装罐容易产生裂纹等不良情况。
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正在研究减薄金属罐的厚度。
但是,当减薄金属罐的厚度时,在对正极端子或者负极端子焊接汇流条等构件时,金属罐容易由于在焊接时施加于金属罐的力而变形。其结果,构件相对于正极端子或者负极端子的位置偏移,难以在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的规定位置焊接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34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528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可靠性优异的蓄电模块以及电池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包括扁平形状的电极组、外装部件、端子部以及第1绝缘部件。电极组包括正极、与正极电连接的正极集电片、负极、以及与负极电连接的负极集电片。卷绕成扁平形状的正极集电片位于电极组的第1端面。卷绕成扁平形状的负极集电片位于电极组的第2端面。外装部件包括有底方筒形状且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的不锈钢制的第1外装部、以及不锈钢制的第2外装部。在外装部件中,在第1外装部的凸缘部与第2外装部被焊接而形成的空间内收纳电极组。电极组的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与第1外装部的侧壁的内表面对置。端子部包括在第1外装部的侧壁上开口的贯通孔。此外,端子部包括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包括头部以及从头部伸出的轴部。外部端子与正极或者负极电连接,头部朝第1外装部的外侧突出,且轴部铆接固定于第1外装部的贯通孔。在外部端子的头部设置有锥形部。汇流条固定于锥形部。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提供至少包括一个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电池组。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的电池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电池的正极端子部附近放大的立体图。
图3是第2外装部的平面图。
图4是第1外装部的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池的电极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电极组局部地展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