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显示系统和LED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4597.2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泽田清史;浅村吉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G09F9/33;G09G3/2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马建军;邓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显示 系统 显示装置 | ||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具有多个控制装置和根据从多个控制装置发布的影像信号来显示影像的LED显示装置的LED显示系统中,能够使各控制装置的省电控制同步而抑制多个LED显示装置的耗电。各控制装置(200)具有平均亮度计算部(24)、信号线、平均亮度值通信部(31)、校正系数计算部(25)和影像信号发布部(14)。平均亮度计算部(24)计算构成帧的像素的平均亮度值(Yave),生成READY信号。平均亮度值通信部(31)在检测出全部控制装置(200a、200b、200c、200d)的平均亮度值的计算完成之后,将平均亮度值输出到信号线。校正系数计算部(25)根据平均亮度值(Yave)计算共用的亮度校正系数(Cy)。影像信号发布部(14)将影像信号和共用的亮度校正系数(Cy)发布至单位LED单元(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控制装置和通过根据从控制装置发布的影像信号对各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闪烁进行控制来显示影像的LED显示装置的LED显示系统,特别涉及LED的亮度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LED显示装置具有多个LED作为显示像素,由于LED的技术发展和低成本化而较多用于室内外的广告显示等。LED显示装置迄今是以显示自然图像和动画等动态图像为主,但是,视觉辨认距离伴随像素间距的狭窄间距化而变短,由此在室内用途中也被用于会议和监视等用途。特别是在监视用途中,LED显示装置大多显示与从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静态图像接近的图像。
作为LED显示装置的显示像素,一般使用R、G、B的三原色的LED。在LED显示装置中,通过对R、G、B各色的LED的发光时间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来表现色调。但是,LED在点亮状态下消耗最大电力,在非点亮状态下几乎不消耗电力,因此,例如在相对于全比特全白信号为20%的灰色信号中,LED的耗电为20%左右。这样,在LED显示装置中,耗电根据影像信号的内容而大幅变动。此外,设在全比特全白信号中,R、G、B各色的LED以占空比100%发光,在20%的灰色信号中,R、G、B各色的LED以占空比20%发光。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抑制电源容量的增大而实现省电的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示装置中,根据输入的影像信号来预测流过显示面板的电流值。然后,在以帧为单位的电流值的总和等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显示装置进行校正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的影像信号处理,进行控制以使流过显示面板的电流值不超过规定的最大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089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来说,使用多个LED显示装置构成大画面。例如,通过组合水平方向6个单元×垂直方向6个单元的共计36个单元的320×180像素的LED显示装置,显示FullHD(1920×1080像素)的影像。各LED显示装置在显示全比特全白信号时消耗最大的电力,其耗电量成为额定值。因此,在具有上述的FullHD的分辨率的系统中,需要准备LED装置的耗电量×36个单元的电力容量。
但是,在监视用途等中显示的图像多是如灰色背景或淡色等能够以比较少的耗电显示的图像,多数情况下,准备具有根据额定值计算出的最大电力容量的LED显示装置变得过剩。此外,尽管过剩,但在现有的设备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存在需要追加的电源工程等问题。
这里,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是与LED显示装置单体相关的技术,不涉及具有控制装置以及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影像信号来显示影像的LED显示装置的LED显示系统。因此,在由多个LED显示装置构成大画面等多个LED显示装置显示影像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各LED显示装置中进行省电控制。其结果是,存在仅一部分LED显示装置的亮度通过省电控制而下降等无法统一控制多个LED显示装置的亮度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5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