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微针贴片的透明质酸填充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4939.0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7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廉准皙;沈愚先;黄英暋;俞承旼;李雪薰;姜来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生活健康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K8/73;A61K9/00;A61F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微针贴片 透明 填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皱纹改善效果的可溶性微针以及填充剂组合物。在使用本发明的微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将交联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填充剂物质)投入至皮内或皮下,并且在投入后交联透明质酸的溶胀性得到提高,从而发挥优异的皱纹改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皱纹改善效果的可溶性微针以及填充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出于医学及美容目的,诸如肉毒素等麻痹面部神经来退化皱纹肌肉,或者使用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微聚合物等来增强软组织,从而用于改善面部皱纹。特别是,透明质酸是构成人体内部组织的成分而没有副作用,因此广泛用于眼科用手术辅助剂、关节功能改善剂、药物传递物质、滴眼剂、皱纹改善剂等的医疗及医学用具或化妆品用途,并且出于美容目的,近十多年来透明质酸市场急剧增加。如果皮肤中透明质酸的含量丰富,则水分持久力、皮肤弹性变好,并且由于透明质酸的保持水分的能力和细胞活性化效果而具有皮肤丰盈度增强效果所产生的皱纹改善效果。然而,透明质酸其本身在体内显示仅仅数小时的短暂半衰期,从而对注入体内存在局限性,因此被开发为通过交联结合而以水凝胶形式增加半衰期(体内持久性)的皮肤增强用填充剂(deraml filler),并将Galderma的Restylane、Allegan的Hylaform作为代表产品出售。
然而,包括透明质酸填充剂在内的各种填充剂作为交联聚合物物质,为了注入皮肤中,大部分需要专业医生的处方和熟练的注射技术。因此,需要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容易地应用于皮肤的方法。可以向身体中注入外部物质的方法可以是注射、贴片、微针、microjet方式,通过贴片方式交联透明质酸难以穿透角质层,而microjet方式由于交联透明质酸的粘度问题和大小而难以应用。因此,设计了一种以微针方式注入皮肤中的方法。如果将透明质酸填充剂以注射方式注入,则填充剂溶胀,皮肤丰盈度增加,从而显示皱纹改善效果,但由于这种溶胀的性质,当注射填充剂时在初期非常痛苦,因此填充剂成分中还含有麻醉剂。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使用交联透明质酸作为透明质酸填充剂物质,同时可以简单地应用并且显示出优异效果的新系统。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将作为填充剂物质的交联透明质酸引入皮肤中的特定剂型和/或系统。特别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交联透明质酸干燥后溶胀性降低的问题的特定剂型和/或系统。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交联透明质酸以及糖的可溶性微针,优选地,由于形成上述微针的物质在皮肤内溶解,因此当将微针应用于皮肤时,微针溶解或崩解。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确认了一种将交联透明质酸以及糖浸渍在可溶性微针中以使交联透明质酸传递到皮肤中,从而具有优异的皱纹改善效果并且通过包含糖来解决以往交联透明质酸干燥后溶胀性降低的问题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由此,虽然以往交联透明质酸通过使用注射器仅以整形外科手术使用,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开发了一种可以更简便地应用交联透明质酸的手段。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皮肤皱纹”是指但不限于皮肤衰老而产生的细皱纹。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皮肤皱纹改善”是指但不限于抑制和/或阻碍皮肤上生成皱纹,或缓解已生成的皱纹。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交联透明质酸”是指因透明质酸分子与交联剂之间的反应而形成的透明质酸交联结合体,并且可用于本发明的透明质酸不限于此,但可以使用所有从鸡冠子中提取的透明质酸、通过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生产并提取的透明质酸、通过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产并提取的透明质酸、化学合成的透明质酸或商业流通的透明质酸等。
上述交联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不限于此,但为了实现多种物性和生物相容性,优选为100,000至5,00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生活健康,未经株式会社LG生活健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下一篇:控制器及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