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碰撞检测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5696.2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5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相泽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B60R19/48;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检测 构造 | ||
碰撞检测构造(1)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压力产生管(4);设于压力产生管(4)的后侧的板状的后壁部(10);和设于压力产生管(4)的前侧的管压缩部(20),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延伸壁部(21),后壁部(10)具有多个固定部(16),多个固定部固定于配置在该后壁部的后侧的部件,多个固定部(16)沿车宽方向排列,在后壁部(10)中,与车宽方向最外侧的固定部(16)相比靠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10B)的刚性小于与左右一对的车宽方向最外侧的固定部(16)相比靠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位(10A)的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碰撞检测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检测车辆角落部的前碰撞的构造,专利文献1、2记载的构造在保险杠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追加另外的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0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371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构造中,由于需要另外的部件,所以具有构造复杂化的隐患。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做出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为简单构造且能够检测车辆的角落部的前碰撞的碰撞检测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碰撞检测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压力产生管;设于所述压力产生管的后侧的板状的后壁部;和设于所述压力产生管的前侧的管压缩部,该管压缩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延伸壁部,所述后壁部具有多个固定部,多个所述固定部固定于配置在该后壁部的后侧的部件,多个所述固定部沿车宽方向排列,在所述后壁部中,与车宽方向最外侧的所述固定部相比靠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的刚性小于与左右一对的车宽方向最外侧的所述固定部相比靠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位的刚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为简单构造且能够检测车辆的角落部的前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后壁部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示意剖视图。
图5是图1的V-V线示意剖视图。
图6是图1的VI-VI线示意剖视图。
图7是图1的VII-VII线示意剖视图。
图8是图1的VIII-VIII线示意剖视图。
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表示后壁部的车宽方向端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表示后壁部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3的XIV-XIV线示意剖视图。
图15是图13的XV-XV线示意剖视图。
图16是图13的XVI-XVI线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5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速度和转矩的介质马达控制
- 下一篇:具有极坐标系统的镜头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