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检测装置及温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7024.5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3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牧野兼三;有田秀哲;井上正哉;堀淳二;荒木宏;泽良次;辻田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K7/32 | 分类号: | G01K7/3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秋瑾;宋俊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温度检测装置包括:一边对发送电波进行发送一边接收与发送电波相对应的响应电波,并基于响应电波来检测被测定物的温度是正常还是异常的检测处理部;以及接收发送电波,并发送针对发送电波的响应电波的温度检测部,温度检测部具有第一谐振电路,其具有根据被测定物的温度而变化的谐振特性,通过发送电波被起振并生成响应电波,检测处理部根据由第二天线所接收到的响应电波来计算其振幅、相位或正交相位振幅,并基于计算结果,将被测定物的温度与预先决定的温度进行比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检测装置及温度检测方法,尤其涉及用于使用谐振特性根据温度而变化的谐振电路并利用天线来收发电波、从而远程将被测定物的温度与预先决定的温度进行比较的温度检测装置及温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具有可动部的设备中,较多情况下难以通过非接触方式来检测该可动部的温度。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温度测定用的水晶振荡器来非接触地检测被测定物的温度。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装置中,振荡频率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的第1水晶振荡器、以及振荡频率相对于温度变化而不怎么变化的成为基准的第2水晶振荡器彼此接近地配置。第1水晶振荡器起到作为检测被测定物的温度的水晶温度传感器的功能。从具有第1水晶振荡器的第1振荡电路输出与被测定物的温度相对应的频率信号。该频率信号被发送至第1分频电路,并按预先设定的分频比进行分频。另一方面,从具有成为基准的第2水晶振荡器的第2振荡电路输出成为基准的基准频率信号。基准频率信号被发送至第2分频电路,并按预先设定的分频比进行分频。从2个分频电路输出的分频信号被发送至周期时间差信号发生部。周期时间差信号发生部生成表示2个分频信号的周期时间差的周期时间差信号。该周期时间差信号具有与对应于2个水晶振荡器的温度变化的频率变化的差相关的信息。因此,专利文献1中,使用该周期时间差信号来测定被测定物的温度。
此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对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的基板的温度进行测定。温度检测元件具备水晶振荡器。从发信器向基板发送与水晶振荡器的固有振荡频率相当的频率的发送波。由此,水晶振荡器以发送波的频率发生谐振。专利文献2中,构成为交替进行基于发信器的发送和基于接收器的接收,因此,发信器和接收器经由切换器相连接。在水晶振荡器发生谐振后,停止来自发信器的发送波的发信,并利用切换器来切换为基于接收器的接收动作。此时,在发送波停止后,水晶振荡器以与基板的温度相对应的频率进行衰减振荡。因该衰减振动而产生的电信号作为电磁波经由线圈被释放。接收器接收该电磁波,并基于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来测定基板的温度。
此外,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无线温度测定系统,其使用安装于被测定物的传感器单元来测定被测定物的温度。传感器单元具有振荡频率根据温度而变化的压电谐振器。此外,传感器单元设置有天线。传感器单元与天线形成了电路网。温度测量装置对该电路网提供使频率变化后的高频功率,并根据电路网的反射功率强度的频率特性来测定谐振频率。温度测量装置将测定出的谐振频率换算为温度,由此来测定被测定物的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37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8331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专利公开第2011/081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装置中,使用分频周期的周期时间差信号来检测被测定物的温度。因此,在从对第1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进行分频后的第1分频周期与对第2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进行分频后的第2分频周期重叠的时刻起到第一次产生分频周期的周期时间差信号的时刻为止需要进行等待,存在温度检测较为花费时间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70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