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7178.4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6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石山宗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严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控制装置(10)在接受制热运转的指示时,在制热运转模式与油回收运转模式之间切换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模式是以气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气体延伸配管(15)中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的模式。油回收运转模式是以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气体延伸配管(15)中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的模式。油回收运转模式下的气体延伸配管(15)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制热运转模式下的气体延伸配管(15)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制冷剂回路内的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用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第1换热器、减压装置以及第2换热器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装置。在上述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自压缩机将冷冻机油与制冷剂一同排出,冷冻机油有时滞留于制冷剂回路。当冷冻机油滞留于制冷剂回路时,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量减少,有负荷作用于压缩机内的轴而使压缩机易于发生故障。
在日本特开2008-18042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为了将滞留于制冷剂回路的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而提高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04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使制冷循环装置间歇运转的频度因高隔热和高气密化建筑物的增加而较高。间歇运转是成为空调对象的室内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较小并使压缩机间歇性地动作的运转。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频率、室内温度以及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量的时间变化的图。在图13中表示制热运转时的时间变化。如图13所示,在起动压缩机时自压缩机内向制冷剂回路内排出冷冻机油。但是,由于压缩机以低频率进行动作,所以冷冻机油滞留于制冷剂配管,几乎不向压缩机返油。特别是,气相状态的制冷剂中的冷冻机油具有较高的粘度,仅利用气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流动是不易移动的。因此,在使制冷循环装置间歇运转时,每当压缩机起动时,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量都逐渐下降,出现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量低于下限值的油枯竭状态。在日本特开2008-180421号公报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在运转时间的累积值成为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实施将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提高的油回收运转。
但是,为了在冷冻机油较少的状态下提高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有负荷施加于压缩机,易于发生轴磨损等压缩机故障。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压缩机故障的发生,并且能将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和控制装置。在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第1换热器、减压装置以及第2换热器利用制冷剂配管相连接。控制装置在第1运转模式与第2运转模式之间切换制冷循环装置的运转模式。制冷剂配管包含与第1换热器的一端口相连接的第1配管。第1运转模式是以气相状态的制冷剂在第1配管中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模式。第2运转模式是以液相状态或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第1配管中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模式。第1配管在第1运转模式下构成压缩机与第1换热器之间的流路。第2运转模式下的第1配管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第1运转模式下的第1配管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
发明效果
采用本公开,能够抑制压缩机故障的发生,并且能将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油回收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71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闹羊花毒素III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中耳炎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