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业机的原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7905.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6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健太;福住泰美;高桥能大;鹤田广贵;南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D34/78 | 分类号: | A01D34/78;H02K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原动机 | ||
1.一种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具有马达(24)、离心式风扇(30)和马达罩(32),其中,
所述马达(24)具有马达旋转轴(34)和马达外壳(40),所述马达旋转轴(34)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所述马达外壳(40)与所述马达旋转轴(34)同轴配置;
所述离心式风扇(30)被配置在所述马达(24)的上方;
所述马达罩(32)以延伸至所述离心式风扇(30)的侧部的上端的方式收容所述马达(24)和所述离心式风扇(30),
在所述马达外壳(40)上形成有冷却风进气口(52),
所述离心式风扇(30)具有被设置在所述冷却风进气口(52)的上方的基部(60),
所述基部(60)的外径(D1)比所述冷却风进气口(52)的外径(D2)大,
被所述离心式风扇(30)向其径向外侧推出的冷却风碰到所述马达罩(32)的周壁部(70)的内表面而被分成流经包围所述马达外壳(40)的所述周壁部(70)与所述马达外壳(40)之间的冷却风、和流经所述离心式风扇(30)与所述马达外壳(40)的上壁部(40c)之间的空间的冷却风,
流经所述离心式风扇(30)与所述马达外壳(40)的上壁部(40c)之间的空间的所述冷却风从所述冷却风进气口(52)流入到所述马达(2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式风扇(30)与所述马达旋转轴(34)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24)具有转子(36)和定子(38),其中,
所述转子(36)被设置于所述马达旋转轴(34);
所述定子(38)被设置于所述转子(36)的外周侧,
所述基部(60)的外径(D1)比所述定子(38)的外径(D3)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罩(32)的所述周壁部(70)以覆盖所述离心式风扇(30)的外周部和所述离心式风扇(30)的上方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马达罩(32)的、所述离心式风扇(30)的上方形成有冷却风导入口(74),
所述冷却风导入口(74)的口径比所述基部(60)的外径(D1)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罩(32)内设置有冷却流路(76)和异物排出流路(78),其中,
所述冷却流路(76)位于所述马达外壳(40)的内侧;
所述异物排出流路(78)位于所述马达外壳(40)的外侧且与所述冷却流路(76)并列设置,
在所述异物排出流路(78)上设置有节流部件(80、90),
所述异物排出流路(78)的、比所述节流部件(80、90)靠上游侧的流路截面面积比所述异物排出流路(78)的、位于所述节流部件(80、90)的位置的流路截面面积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部件(80、90)在其与所述马达罩(3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节流孔(84、9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罩(32)的周壁部(70)以在侧视观察时随着靠向下方而逐渐扩展延伸的方式按多级形成,
所述节流部件(80)相对于所述多级中的一个台阶部(82)的水平面(82a)的内侧隔开间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机(13)的原动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部件(80、90)形成为圆环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79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叶轮以及增压器
- 下一篇:可选择模式的背光板、隐私显示器及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