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防振装置以及双筒望远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90000616.6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6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粟津亘平;香谷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5/00 | 分类号: | G03B5/00;G02B23/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传感器 磁铁 检测 双筒望远镜 防振装置 通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 磁传感器 方向驱动 隔开间隔 位置检测 位移量 配置 双轴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双轴方向驱动时的磁传感器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防振装置以及双筒望远镜。当将第1线圈(80)设为通电状态时,第1线圈(80)、第2线圈(85)、检测用磁铁(88)及Z轴用位置传感器(89)向X轴方向移动。当将第2线圈(85)设为通电状态时,第2线圈(85)及检测用磁铁(88)向Z轴方向移动,但第1线圈(80)及Z轴用位置传感器(89)不向Z轴方向移动。Z轴用位置传感器(89)配置于相对于第2线圈(85)隔开间隔的位置,检测用磁铁(88)配置于相对于Z轴用位置传感器(89)与第2驱动用磁铁(86)相反的一侧。Z轴用位置传感器(89)检测Z轴方向上的检测用磁铁(88)的位移量V。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双轴方向驱动的防振装置以及双筒望远镜。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放大观察远景的光学像的光学观察装置,有具备沿左右方向并排的一对望远光学系统的双筒望远镜。并且,还已知有为了防止由手抖等振动引起的光学像的图像模糊,具备校正光学像的图像模糊的防振装置的光学观察装置。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双筒望远镜,其具备通过使一对正像棱镜分别绕正交的2个转动轴转动以校正间距方向及偏摆方向的图像模糊的防振装置。该双筒望远镜具备:中框,相对于框体转动自如地安装;一对内框,绕相对于中框正交的轴旋转自如地安装,且正像棱镜分别被固定;3个音圈马达,用于分别转动中框及一对内框;位置检测元件(磁传感器);及控制部,控制音圈马达的驱动。音圈马达由分别嵌入于内框及中框的永久磁铁及与永久磁铁对向配置的中空状线圈构成,线圈的内部配置有位置检测元件。当电流在线圈流动时,永久磁铁移动且内框及中框分别绕转动轴转动。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双筒望远镜中,配置于线圈的内部的位置检测元件输出检测相对于永久磁铁的线圈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信号。控制部能够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元件的位置检测信号,通过向消除图像模糊的方向转动正像棱镜来校正间距方向及偏摆方向的图像模糊。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372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防振装置内置于双筒望远镜等的光学观察装置中,因此为了确保容纳空间、响应速度的高速化、以及提高便携性期望为小型、重量轻。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防振装置中,框体增大在框体与正像棱镜之间配置的中框及一对内框的量,并且驱动中框和一对内框,因此,需要3个音圈马达,难以实现轻量化及小型化。
由此,本实用新型人开发出一种防振装置,其不使用正像棱镜而是使用第 1反射部件及第2反射部件,将第1反射部件及第2反射部件中的一方固定而将另一方转动以进行间距方向的防振,左右并排一对保持这些第1反射部件及第2反射部件的保持部件,并通过转动保持部件来进行偏摆方向的防振。
此外,本实用新型人在这种防振装置中,为了使需要进行偏摆方向的防振的一对保持部件绕第1转动轴转动,且使需要进行间距方向的防振的保持于保持部件的反射部件绕第2转动轴转动而研究了如下构成的防振装置,其具备:第1连杆部件,销连结于一对保持部件;第2连杆部件,绕与第2转动轴平行的第3转动轴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第1连杆部件,且具有与另一方反射部件卡合以转动另一方反射部件的抵接部;及驱动装置,使第1连杆部件及第2连杆部件移动。驱动防振装置的驱动装置具备:第1音圈马达,使第1连杆部件向保持部件的排列方向移动;及第2音圈马达,使第2连杆部件绕第3转动轴转动,第1音圈马达的线圈固定于第1连杆部件,第2音圈马达的线圈固定于第 2连杆部件。由此,能够仅由2个音圈马达来进行偏摆方向及间距方向的防振,能够实现防振装置及双筒望远镜的进一步轻量化及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90000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