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0387.9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华;庄超;孙国栋;颉永斌;李建军;李波;赵永达;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E21D11/18;E21D9/14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隧道支护结构 钢管混凝土 抗滑桩 既有建筑物 伸缩装置 圆形钢板 承载 横梁 下穿 注浆 钢筋混凝土桩 隧道工程 钢管间隙 工作空间 横梁两端 膨胀螺栓 依次连接 依次相连 预留钢筋 支护 工作井 接收井 注浆孔 底端 封堵 角钢 施工 受力 推送 小孔 焊接 浇筑 混凝土 建筑物 拆除 | ||
1.一种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包括承载抗滑桩(1)、钢管混凝土横梁(2)和伸缩装置(3),其特征在于:承载抗滑桩(1)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管混凝土横梁(2)由渗浆钢管(8)、渗浆内套连接钢管(9)、圆形钢板(10)、辅助钢管(11)、辅助内套连接钢管(12)和螺栓(17)组成;渗浆内套连接钢管(9)两端带螺栓孔(18),通过螺栓(17)将吊入工作井(4)内的渗浆内套连接钢管(9)与渗浆钢管(8)依次相连组成外渗钢管(6)并推送至接收井(5)内,辅助钢管(11)与辅助内套连接钢管(12)螺栓相连,依次推入外渗钢管(6)内形成内封闭钢管(7),圆形钢板(10)通过螺栓(17)固定在外渗钢管(6)两端,通过圆形钢板(10)的注浆孔(20)向两根钢管间隙内压力注浆,待砂浆满足强度要求后,拆除注浆端圆形钢板(10)和内封闭钢管(7),再注入混凝土构成钢管混凝土横梁(2);伸缩装置(3)由角钢(13)、内正丝钢管(14)、内倒丝钢管(15)和丝杆(16)构成,角钢(13)与内正丝钢管(14)一端焊接相连,内正丝钢管(14)和内倒丝钢管(15)通过丝杆(16)套丝连接;伸缩装置(3)带角钢(13)一端与建筑物底端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另一端焊接在外渗钢管(6)上,将承载抗滑桩(1)顶部预留钢筋插入钢管混凝土横梁(2)两端开设的小孔内并锚固,对锚固点浇筑形成隧道支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横梁(2)长度比既有建筑物横向长,钢管混凝土横梁(2)的注浆压强为0.5MPa~0.8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井(4)宽度与渗浆钢管(8)长度相同,采用跳槽人工挖孔的方式开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浆钢管(8)内每隔预设长度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5~8个三角支撑架,渗浆钢管(8)外每隔预设长度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10~12个出浆孔(19),渗浆钢管(8)两端的螺栓孔(18)与渗浆内套连接钢管(9)的螺栓孔(18)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浆内套连接钢管(9)外直径等于渗浆钢管(8)的内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钢管(11)的内直径等于辅助内套连接钢管(12)的外直径,辅助钢管(11)的外直径比渗浆钢管(8)的内直径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钢板(10)分为直径与渗浆钢管(8)的外直径相同,围绕圆心均匀布置10~12个螺栓孔(18)的两种钢板,一种圆形钢板(10)位于工作井(4)端,表面设有注浆孔(20)和排气孔(21),其中注浆孔(20)形状为圆形,直径为0.05m~0.1m,位于圆形钢板(10)正上方,注浆孔(20)圆心与圆形钢板(10)圆心的距离为0.35m~0.45m,排气孔(21)形状为圆形,直径为20mm~30mm,位于注浆孔(20)的正上方,两孔的圆心距为0.1m~0.2m;另一种圆形钢板(10)位于接收井(5)端,表面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装置(3)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伸缩装置(3)倾斜角度为50o~70o ,一端焊接在外渗钢管(6)端头上部,另一端与角钢(13)的侧面焊接相连;另一类伸缩装置(3)倾斜角度为90o,一端焊接在距离外渗钢管(6)端头预设长度的外渗钢管(6)上部,另一端与角钢(13)的底端焊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正丝钢管(14)和内倒丝钢管(15)的长度和外直径均相同,内直径与丝杆(16)直径相同。
10.一种下穿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预制所需构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渗浆钢管(8)、渗浆内套连接钢管(9)、圆形钢板(10)、辅助钢管(11)、辅助内套连接钢管(12)、内正丝钢管(14)、内倒丝钢管(15)和丝杆(16)的直径、长度、厚度及数量;螺栓(17)和角钢(13)的长度和数量;
(2)放线及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用测量仪器在平行于隧道走向的建筑物两侧进行放线,定位承载抗滑桩(1)的位置;
(3)施工承载抗滑桩(1):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开挖工作井(4)和接收井(5),由中间向两边,两侧对称同时开挖至持力层,将绑扎完成的钢筋笼吊入孔内,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桩顶并养护;
(4)安装渗浆钢管(8):在工作井(4)地下设计标高处进行横向人工挖孔,每次挖孔长度等于渗浆钢管(8)长度时,将下一段渗浆钢管(8)通过渗浆内套连接钢管(9)与前段渗浆钢管(8)螺栓相连,推入孔内,继续下一段长度开挖,直到挖至接收井(5)处,对连接成的外渗钢管(6)内部进行清理,采用同样的连接方法,将表面涂刷脱模剂的内封闭钢管(7)推入外渗钢管(6)内;
(5)安装伸缩装置(3):将角钢(13)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物底端,内正丝钢管(14)分别焊接在角钢(13)的侧面和底面,内倒丝钢管(15)分别以50o~70o的倾角焊接在外渗钢管(6)端头上部和以90o的倾角焊接在距离外渗钢管(6)端头预设长度的外渗钢管(6)上部,通过丝杆(16)套丝连接内正丝钢管(14)和内倒丝钢管(15),转动丝杆(16)使装置生效受力;
(6)注浆及混凝土浇筑:将圆形钢板(10)通过螺栓(17)固定在外渗钢管(6)两端,通过圆形钢板(10)的注浆孔(20)向两根钢管间隙内压力注浆,待砂浆满足强度要求后,拆除注浆端圆形钢板(10)和内封闭钢管(7),再注入混凝土并养护;
(7)桩梁联结处施工:将钢管混凝土横梁(2)两端钢管根据承载抗滑桩(1)钢筋的数量和尺寸开设小孔,把承载抗滑桩(1)钢筋插入钢管混凝土横梁(2)内,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8)按照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的步骤施工下一个支护结构直至完成所有的支护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03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施工中顶管卡管脱困处理方法
- 下一篇: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