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齿轨车转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1112.7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伟;张又孔;陈喜红;陶功安;沈龙江;李冠军;张文涛;何桥;汪林峰;张建全;陈晓峰;李小燕;陈建;吴才香;谭云;周新鹏;魏宏图;于海航;肖泽桦;何永川;蒋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52 | 分类号: | B61F5/52;B61F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郑俊超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轴 转向架 构架 驱动轮 齿轨 两组 车轮 转向架结构 车辆曲线 独立运动 非驱动轮 过盈配合 驱动装置 齿轨轮 通过性 回转 轴承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轨车转向架,包括构架、安装在构架上的两组轮对,两组轮对中一组为驱动轮对,另一组为非驱动轮对;所述驱动轮对包括驱动轴、通过轴承与驱动轴连接的车轮,车轮相对驱动轴独立运动;所述驱动轴上过盈配合安装有齿轨轮,所述构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回转的驱动装置。本发明的转向架具有能有效降低车辆自重,简化转向架结构,提高转向架的性能及车辆曲线通过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轨车转向架。
背景技术
齿轨铁路是在普通铁路中间再加设一条带“齿”的钢轨。配备在齿轨车上的转向架的齿轨轮与线路上的齿条的啮合,从而实现机车车辆的牵引与制动,其最大爬坡坡度可以达到250‰。
齿轨车在一些煤矿等采矿领域应用也是比较简易的,无法达到载客运营的条件。目前,齿轨驱动装置一般为轮轨与齿轨混合驱动型式,其主要缺陷表现在:采用两轴驱动,两组轮对上分别设有相应的驱动装置,转向架上安装的设备繁多,结构复杂,且驱动装置的结构复杂,需要配备特殊的离合器切换装置,其体形和重量很大,导致转向架过重,对线路的负荷也很大,车辆及线路的各项成本都非常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车辆自重,简化转向架结构,提高转向架的性能及车辆曲线通过性的齿轨车转向架。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轨车转向架,包括构架、安装在构架上的两组轮对,两组轮对中一组为驱动轮对,另一组为非驱动轮对;
所述驱动轮对包括驱动轴、通过轴承与驱动轴连接的车轮,车轮相对驱动轴独立运动;
所述驱动轴上过盈配合安装有齿轨轮,所述构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回转的驱动装置,所述齿轨轮包括齿圈、与驱动轴过盈配合安装的齿轮毂、齿轮毂翼板、位于齿轮毂外侧面和齿轮毂翼板外侧面的端盖;
在齿轮毂端面上沿周向间隔开有第一通孔,在齿圈端面上沿周向间隔开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在齿轮毂翼板端面上沿周向间隔开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齿轮毂的端面、齿圈的端面以及齿轮毂翼板端面三者对接,齿圈位于齿轮毂和齿轮毂翼板之间,且第一、第二、第三通孔对齐;齿轮毂、齿圈、齿轮毂翼板、端盖通过紧固件依次固定连接,连接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端盖内侧壁合围形成独立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一端同时与第一、第二、第三通孔的一个纵向端抵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第二、第三通孔的另一个纵向端抵接。
上述方案采用单轴驱动的结构代替传统的双轴驱动,所有车轮都只是提供支撑和导向作用,完全依靠齿轨轮提供牵引。采用单轴驱动的好处在于:可以省去另外一根车轴上相关驱动设备的安装,简化转向架结构,减小轴重,减轻转向架重量,还可以缩短轴距,提高转向架的性能及车辆的曲线通过性。
上述方案中的非驱动轮对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轮对。
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抱轴托架、安装在抱轴托架上的牵引电机、与抱轴托架固定连接并与驱动轴抱轴安装的齿轮箱,齿轮箱的小齿轮轴与牵引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牵引电机通过齿轮箱直接带动齿轨轮转动,车轮从动,要求所有线路上均铺设齿轨条,车辆才能运行。
进一步的,在齿轮箱的小齿轮轴上、以及驱动轴上均设有制动鼓,制动鼓与抱轴托架固定。
制动方式采用两级制动布置,高速轴和低速轴上均设置制动鼓且独立控制。制动鼓与抱轴托架固定,制动鼓工作不受车辆上下沉浮影响。
上述方案中,端盖的作用是密封,齿轮毂翼板的作用是传递扭力。
将齿轨轮分体设计,其弹性元件类似于切向弹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补偿齿轨轮与齿轨条安装及运行过程中的节距误差,确保车辆的平稳运行,改善齿轨轮及齿轨条上轮齿的受力状态,减少车辆和线路的剧烈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1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座式单轨车构架及其转向架
- 下一篇:吸能结构及吸能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