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及冷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1197.9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贺新华;张震;潘绍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6 | 分类号: | C22B1/2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壁 立式冷却机 板式 排料装置 塔顶 移动 布料装置 供风装置 排料口 边部 塔体 冷却 锅炉热效率 烧结矿冷却 冷却废气 冷却风量 热风出口 废气量 烧结矿 体内部 显热 回收率 连通 废气 锅炉 | ||
1.一种具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的立式冷却机,该立式冷却机(A0)包括布料装置(1)、塔体(2)、边部供风装置(3)和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塔体(2)包括塔顶(201)、塔壁(202)和塔底(203);塔顶(201)设置在塔壁(202)的顶部;塔底(203)设置在塔壁(202)的底部;布料装置(1)设置在塔顶(201)的上方并与塔体(2)内部连通;边部供风装置(3)设置在塔壁(202)的中下部;塔底(203)设有排料口(204);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设置在排料口(204)的下方;塔顶(201)或塔壁(202)上部设有热风出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中心供风装置(6);中心供风装置(6)包括风帽(M)、多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环形或“C”形的中心供风风道(602)和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接的中心供风风管(603);其中风帽(M)设置在塔体(2)内部且位于塔体(2)的中轴线上;中心供风风道(602)设置在塔体(2)的外侧;每一根中心供风支管(601)的一端与中心供风风道(602)连通和另一端与风帽(M)的底部或下部连通;和/或
所述边部供风装置(3)包括边部供风风道(301)和与边部供风风道(301)连接的边部供风风管(302),其中边部供风风道(301)环绕塔壁(202)并与塔体(2)内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该立式冷却机(A0)还包括排料溜槽(7),排料溜槽(7)设置在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下方;优选的是,排料溜槽(7)的顶部与塔底(203)的底部连接,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位于排料溜槽(7)和塔底(203)组成的空间内;排料溜槽(7)的底部设有出料口(7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401)、移动板(402)、支架(403)、推拉杆(404),支架(403)设置在排料口(204)的下方并且位于排料溜槽(6)内,移动板(402)设置在支架(403)上,驱动装置(401)设置在排料溜槽(6)的外侧,推拉杆(404)一端连接驱动装置(401),推拉杆(404)的另一端穿过排料溜槽(6)与移动板(402)连接;作为优选,移动板式排料装置还包括挡板(405),挡板(405)设置在移动板(402)的上方并且与支架(403)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的驱动装置(401)是液压缸、电动推杆、电液推杆、电动缸、直线电机或曲柄滑块机构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该立式冷却机(A0)在塔壁(202)上(优选沿着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测温元件(8);优选的是,测温元件(8)位于边部供风装置(3)的上部并且伸入塔体(2)的内部;作为优选,测温元件(8)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该立式冷却机(A0)的塔底(203)设有多个排料口(204),优选为4-30个排料口(204),进一步优选为4-24个排料口(204),更优选为8-12个排料口(204);作为优选,多个排料口(204)均匀地设置在塔底(203)的圆周方向;每一个排料口(204)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板式排料装置(4)。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帽(M)包括支撑架(M01)、风帽顶盖(M02)、多个锥形盖板(M03)和风帽风管(M04),其中多个锥形盖板(M03)依次设置在支撑架(M01)上,风帽顶盖(M02)设置在最顶部锥形盖板(M03)的上方,风管(M04)设置在支撑架(M01)的下方并且与支撑架(M01)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风帽顶盖(M02)为锥形结构;风帽顶盖(M02)的锥角大于锥形盖板(M03)的锥角;
优选的是,上下相邻的所述锥形盖板(M0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和/或
中心供风支管(601)的数量为1-12根,优选为2-10根,更优选为4-8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11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