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材制造系统及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2030.4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6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钟大龙;魏斌;武颖娜;吴勇;翟梓融;昌海;L·T·拉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22F3/17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增材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量源装置,用来提供第一能量束和第二能量束;及
锻造装置,其包括锻造头;
其中,所述第一能量束和基底可彼此相对移动用于熔融至少一部分添加至所述基底表面的打印材料以形成熔覆层;
所述锻造头,用来在形成所述熔覆层的过程中锻造所述熔覆层;
所述第二能量束,用于在形成所述熔覆层的过程中加热所述熔覆层的锻造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锻造头和所述基底可沿着所述第一能量束形成所述熔覆层的轨迹彼此相对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能量束用于与所述熔覆层接触的第一接触点和所述第二能量束用于与所述熔覆层接触的第二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点和所述锻造头用于与所述熔覆层接触的第三接触点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毫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在10至80毫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接触点和第三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5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能量束设置在所述第一能量束和所述锻造头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锻造头设置在所述第一能量束和所述第二能量束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能量源装置包括一能量源,第一能量束和所述第二能量束都由所述能量源发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能量源装置包括第一能量源和第二能量源,所述第一能量束由所述第一能量源发出,所述第二能量束由所述第二能量源发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锻造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锻造头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设有通孔,可供所述第二能量束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能量束或者所述第二能量束包括激光束、电子束、电弧束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还包括送料装置,用于在形成所述熔覆层的过程中添加所述打印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锻造头包括锤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锻造头包括辊子。
16.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第一能量束和基底的至少一个用于熔覆添加至所述基底表面的打印材料以形成熔覆层;
在形成所述熔覆层的过程中,用包括锻造头的锻造装置锻造所述熔覆层;及
在形成所述熔覆层的过程中,用第二能量束加热所述熔覆层的锻造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包括沿着第一能量束形成所述熔覆层的轨迹移动所述锻造头和所述基底的至少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增材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能量束用于与所述熔覆层接触的第一接触点和所述第二能量束用于与所述熔覆层接触的第二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点和所述锻造头用于与所述熔覆层接触的第三接触点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20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