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α-Fe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3280.X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5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王明月;王科;朱亚德;张娜;李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H01M4/38;H01M4/62;H01M4/66;H01M4/04;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e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Fe2O3@Si@C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组分包括质量比为(2.55~2.63):(1.01~1.35):(1.12~1.34):(2.00~2.22)的α‑Fe2O3纳米棒、Si、C和导电碳布,采用水热法和热处理得到碳布支撑的α‑Fe2O3纳米棒阵列后,通过两次磁控溅射依次在α‑Fe2O3纳米棒阵列表面包覆Si和C。本发明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固性,加速了电化学反应,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柔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碳布支撑的碳、硅双层包覆α-Fe2O3纳米棒阵列负极材料(简称为α-Fe2O3@Si@C)。
背景技术
铁氧化物、硅基材料具有高理论容量、低成本、低毒性、宽广的实用性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而以碳布代替铜箔作为集流体,不仅可提高良好的导电性,还使电极具有可弯曲的柔性性能,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及可折叠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献“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2012,5:107-1136559-6566”公开了逐步水热过程和自组装方法合成的TiO2@α-Fe2O3/碳布负极材料,经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该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497mAhg-1,经过150次循环后,容量稳定在480mAhg-1 (在电流密度120mAg-1,电压范围0.1-3.0V)。此外,文献“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5,280:107-113”公开了微波水热法合成的α-Fe2O3/石墨烯负极材料,经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该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170mAhg-1,经过150次循环后,容量稳定在310mAhg-1(在电流密度100mAg-1,电压范围0.1-3.0V)。但是,这两种电极材料具有如下不足:材料的首次及多次循环后放电容量均较低(电化学性能较差),不可逆容量较大,经过循环后放电保持容量较低(即循环性能欠佳)。这主要是由材料自身性质导致的,虽然第一种材料的库伦效率较高,但是其理论放电容量很低,在有限的范围内无法提高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而第二种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发生了膨胀和收缩,引起晶粒破碎,结构崩塌,导致电极的破坏,减少了电极的循环寿命,并且其在脱插锂反应时容易“团聚”,致使初始不可逆容量增大,电化学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硅双层包覆α-Fe2O3纳米棒阵列柔性负极材料,采用导电碳布作为负极材料的骨架,还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和柔性;α-Fe2O3阵列具有纳米级结构,为锂离子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增大了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硅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充放电容量;而碳包覆层有效地缓解了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硅双层包覆α-Fe2O3纳米棒阵列柔性负极材料,其组分包括质量比为(2.55~2.63):(1.01~1.35):(1.12~1.34):(2.00~2.22)的α-Fe2O3纳米棒、Si、C和导电碳布,采用水热法和热处理得到碳布支撑的α-Fe2O3纳米棒阵列后,通过两次磁控溅射依次在α-Fe2O3纳米棒阵列表面包覆 Si和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3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