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e-Ni/Zr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3343.1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1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花育聪;林为彤;石淼;张珂儿;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56 | 分类号: | C25D3/56;C25D5/18;C25D5/36;C25F1/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相粒子 复合电沉积 电沉积 纳米复合材料 电流参数 镀层 镀液 制备 氨基磺酸盐体系 电解质 电解液溶剂 电解液体系 镀层耐磨性 硫酸盐体系 脉冲电沉积 直流电沉积 后处理 表面光亮 表面硬度 换向脉冲 去离子水 团聚现象 阴阳极板 乙二醇 外场 弥散 剥落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Fe‑Ni/Zr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方法,总结了现有Fe‑Ni/ZrO2复合电沉积的各种工艺,提供系统、全面、可行的复合电沉积方法。复合电沉积过程由镀液配置、第二相粒子溶入镀液、阴阳极板表面处理、设定外场参数和电流参数、镀后处理组成。采用两种电解液溶剂,分别是去离子水和乙二醇;电解液体系依据电解质则可分为硫酸盐体系和氨基磺酸盐体系;采用的电流参数分为:直流电沉积、脉冲电沉积和换向脉冲电沉积。优越性:(1)镀层质量高,表面光亮,无明显剥落或气孔等缺陷;(2)第二相粒子在镀层中分布弥散,不出现明显团聚现象;(3)由于ZrO2第二相粒子的作用,镀层耐磨性和表面硬度较同成分Fe‑Ni合金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属于一种金属复合电沉积方法,涉及一种Fe-Ni/Zr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电沉积是电沉积技术的一个分支,是指在普通电沉积镀液体系中引入第二相纳米粒子,与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共同沉积成为镀层的过程,在工艺参数控制得当的前提下,复合电沉积可以制备高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依据引入的第二相粒子不同,对材料性能会有不同的提升效果。目前常用的第二相粒子主要有ZrO2、Al2O3、SiO2、Si3N4、SiC、BN、InO2以及一些有机高分子材料。
在Fe-Ni合金中引入ZrO2纳米粒子制备复合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显著提升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延长零件寿命并满足特殊环境的需求;(2)ZrO2粒子在薄膜中的最大溶解度达到了惊人的36%,参数可调范围广阔;(3)ZrO2粒子为材料带来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4)ZrO2膨胀系数及弹性模量与Ni基、Fe基等纳米晶基体相似,与基体金属的润湿性良好,力学性能匹配优良。基于以上几点,Fe-Ni/ZrO2在提升材料的硬度等力学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目前Fe-Ni/ZrO2的复合电沉积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目前镀液体系纷繁复杂,各电沉积方法差异巨大,且制得Fe-Ni/ZrO2镀层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尚没有相关专利;其次是缺乏镀液均匀化手段,使得制得镀层缺陷较多,性能不佳;最后是缺乏有效的第二相粒子分散手段,很容易造成镀层中第二相粒子团聚,严重影响材料性能。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Fe-Ni/Zr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方法,提供系统、全面、可行的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具有较好性能的Fe-Ni/ZrO2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方案
一种Fe-Ni/Zr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配置电解镀液:电解镀液中的电解液溶剂为离子水或乙二醇,电解质为硫酸盐体系或氨基磺酸盐体系;所述电解镀液pH根据镀液配方不同为1.5~2.5;
步骤2:以惰性阳极Ti为惰性阳极,以活性阳极Fe-Ni合金为活性阳极;以4K抛光的304不锈钢板为阴极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3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