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设备的端口状态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3445.3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8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于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37 | 分类号: | H04L12/93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吕雁葭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设备 端口 状态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的端口状态的方法,所述设备能够通过端口与另一设备进行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设备的至少一个端口的连接状态,所述连接状态包括导通状态和不导通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是否存在处于不导通状态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是否存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端口;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存在所述第二端口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另一设备的相应端口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在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另一设备的相应端口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中的一个处于激活状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设备的端口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InfiniBand网络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区别于以太网中通过总线相连的技术,在InfiniBand网络中,各个设备可以直接通过端口连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但是,在InfiniBand网络的各个设备端口实现物理连接后,如何控制各物理连接链路的工作状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的端口状态的方法,所述设备能够通过端口与另一设备进行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设备的至少一个端口的连接状态,所述连接状态包括导通状态和不导通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是否存在处于不导通状态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是否存在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端口,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存在所述第二端口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另一设备的相应端口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在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另一设备的相应端口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中的一个处于激活状态。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相连接的两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相连接的两个端口的连接状态均为所述导通状态。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不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是否存在处于激活状态的端口,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不存在处于激活状态的端口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的一个处于激活状态。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不存在所述第二端口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的一个处于激活状态。
可选地,上述方法应用于InfiniBand网络设备中,所述端口处于激活状态包括所述端口绑定opensm服务。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当相连接的两个端口均绑定opensm服务时,其中的一个端口绑定的opensm服务为主opensm服务,另一个端口绑定的opensm服务为副opensm服务,当所述主opensm服务失效时,所述另一个端口绑定的副opensm服务切换为主opensm服务。
可选地,上述设备的至少一个端口中的最多一个端口处于所述激活状态。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的端口状态的系统,所述设备能够通过端口与另一设备进行连接,所述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第三确定模块、以及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模块获取所述设备的至少一个端口的连接状态,所述连接状态包括导通状态和不导通状态。第一确定模块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是否存在处于不导通状态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第二确定模块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是否存在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端口。第三确定模块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中存在所述第二端口的情况下,确定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另一设备的相应端口是否处于激活状态。第一控制模块在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另一设备的相应端口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中的一个处于激活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34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