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涨紧铆接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3853.9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2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华新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铆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涨紧铆接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件连接一般采用铆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当使用铆钉连接时,需要消耗大量的铆钉,十分耗材,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当使用焊接方式将铝合金件进行连接时,其对环境污染严重、且需要耗能,并且由于铝合金件的结构限制,焊机的焊头,难以对工件进行有效焊接,焊接操作十分困难,生产效率低下。在铝合金件的连接强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铆钉连接或焊接,显得十分浪费,不经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涨紧铆接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涨紧铆接机构,涨紧铆接机构用于将冲压件与圆形套筒相铆接,涨紧铆接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组件上且形成有涨开部的模套、滑动的套设在模套内周的模芯、驱动模芯运动的驱动装置,涨开部的外周依次套设有圆形套筒和冲压件,模芯的一端形成有与涨开部相配合设置的配合部;当驱动装置,带动模芯相对模套滑动,配合部能够抵压涨开部并使涨开部向外涨开,进而圆形套筒与冲压件发生形变并相互铆接。
优选地,模套的涨开部的内周形成有锥形面,模芯的配合部的外周形成有与锥形面配合的配合面,当配合面与锥形面相抵触时,涨开部向外涨开。
优选地,涨开部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涨开板,多个涨开板的上部内侧面围合形成圆锥面。
优选地,涨开板设置有六个,六个涨开板沿圆周方向均匀的间隔分布;且整个模套的材质为高弹性、高硬度磨具钢,保证涨开板具有挤压圆形套筒的并使其变形的硬度的同时,也使得涨开板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向外涨开。
优选地,模套、模芯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当驱动装置驱动模芯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模芯上的配合部能够抵压涨开部并使涨开部向外涨开。
优选地,驱动装置设于模芯的下方。驱动装置具体为液压油缸。
优选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模芯的下端部之间通过拉力传感器传动连接。
优选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并支撑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多个支撑柱、穿设于第一支撑板上的用于装设模套的固定座。
优选地,涨紧铆接机构还包括用于对模芯上下运动时进行导正的导正机构,导正机构包括与拉力传感器固定连接的滑板,滑板的两侧设有滑套并通过滑套与支撑柱滑动连接,当驱动装置驱动模芯上下运动,滑板跟随模芯沿支撑柱滑动。
优选地,涨紧铆接机构还包括用定位冲压件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的定位板、设于定位板上的定位销、将定位板固定支撑在第一支撑板上方的固定柱。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涨紧铆接机构,用于铝合金件铆接使用,无需填充物,利用模具形状(即涨开部外形),使俩个零件之间相互变形挤压连接,并达到一定的抗扭强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焊接方式或铆钉铆接的方式,避免了焊接对环境污染严重,也避免了焊接方式的操作困难问题,也无需像铆钉铆接那样需要消耗铆钉(耗费材料,成本高),本发明的涨紧铆接机构结构紧凑有致,使用简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工件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冲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冲压件与圆形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由底部看);
图3为本发明的涨紧铆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涨紧铆接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模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模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模套;11、涨开板;2、模芯;21、配合部;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33、支撑柱;34、固定座;41、滑板;42、滑套;51、定位板;52、定位销;53、固定柱;6、驱动装置;7、拉力传感器;100、冲压件;200、圆形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3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