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5152.9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荆晶;李玉玲;马秀凤;张静;张文彬;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垦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5G3/04;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调理剂 亚临界水解 牡蛎壳粉 碳化稻壳 制备 土壤 吸收量 质量份 应用 施肥 改良 复合 增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亚临界水解产物20‑70份,碳化稻壳10‑50份,牡蛎壳粉5‑40份。本发明通过将亚临界水解产物、碳化稻壳、牡蛎壳粉复合形成的土壤调理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达34.3%;能提高作物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养分的吸收量;能明显提高土壤的PH值,PH值可高达7.04,且能改良土壤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化肥大量的不合理的施用及优质有机肥施用不足,使土壤中离子的积累量越来越多,有机质越来越少,造成土壤酸化严重,从而引发诸多问题。土壤酸化滋生真菌,根际病害增加,且控制困难,尤其是十字花科的根肿病和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萎病增多。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板结,物理性变差,抗逆能力下降,作物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土壤酸化还会加剧土壤营养元素K、Ca、Mg等的盐基离子的淋溶,磷素的固定,也加剧了土壤中铝、锰等有毒元素的释放。此外,土壤酸化除因pH值过低直接危害作物外,还会导致铝、锰、氢对植物的危害和土壤中营养元素P、Mo、Ca、Mg、Fe的缺乏,从而使作物减产。
亚临界水常指温度在180℃-350℃之间的压缩液态水,水中的H+和OHˉ接近弱酸和弱碱,具有酸催化和碱催化的功能,亚临界水的介电常数大大降低而具有超电离特性,极性降低,具有同时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超溶解特性,此外还具有优良传质性能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利用亚临界水可使大分子生物质如淀粉、蛋白质、纤维素、脂肪、食品级塑料等发生酸碱水解反应,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多肽、寡糖、脂肪酸等小分子态物质,形成亚临界水解产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目的是提高土壤修复能力,完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探索作物的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调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亚临界水解产物 20-70份,
碳化稻壳 10-50份,
牡蛎壳粉 5-40份。
优选地,所述土壤调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
亚临界水解产物 30-35份,
碳化稻壳 30-35份,
牡蛎壳粉 30-35份。
本发明利用三种组分的协同作用,尤其三种组分的比例接近1:1:1时,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改善显著,可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
优选地,所述亚临界水解产物为有机固体废弃物经亚临界水解反应后所得到的产物。可采用专利ZL 2010 1 0580486.2所述的方法和设备制备亚临界水解产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秸秆、木屑、禽畜粪便、餐厨垃圾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碳化稻壳为采用稻壳制备生物质柴油所得的副产物。采用现有的生物质柴油制备方法得到的碳化稻壳均可用于本发明。
优选地,所述牡蛎壳粉为牡蛎壳经高温煅烧后粉碎得到;所述煅烧温度为500-8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亚临界水解产物、碳化稻壳、牡蛎壳粉混匀后,进行圆盘造粒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土壤调理剂在调理土壤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垦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垦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1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荧光渗透剂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含芘的手性发光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