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激光热疗和多参数实时监测探头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5185.3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5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戴丽娟;贾威威;丁乐明;花国然;钱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A61B5/00;A61B5/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顾森燕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光纤 出射光纤 多参数 激光 体内 热疗 实时监测探头 刚性壳体 接触探头 肿瘤激光 软管 刚性壳 主腔体 穿插 温度传感器 端部斜面 壳体侧面 实时监测 肿瘤组织 深度差 透光板 信号线 子腔体 内嵌 嵌装 正对 子腔 递减 光纤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激光热疗和多参数实时监测探头,包括接触探头本体,所述接触探头本体包括刚性壳体,穿插在刚性壳体内的激光出射光纤,多根近红外双光纤,温度传感器及胶体软管,刚性壳体内具有供激光出射光纤穿过的主腔体,以及分布在主腔体四周的子腔体,多根近红外双光纤穿插在壳体内其余的子腔体内,其插入深度在圆周方向呈逐步递减的形式,且相邻两根光纤之间的插入深度差一致,每根近红外双光纤端部为45°斜面,且端部斜面正对的壳体侧面具有窗口,窗口内嵌装有透光板;所述胶体软管嵌装在刚性壳体尾部的凹槽内,用于包裹信号线,激光出射光纤及近红外双光纤。本发明在实现激光热疗时,对肿瘤组织内多参数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入式医疗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激光热疗和多参数实时监测探头。
背景技术
肿瘤热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大量体外实验和临床资料显示,肿瘤热疗虽然不能取代手术、化疗或放疗作为一种独立的肿瘤治疗方案,但它对于化疗、放疗和手术等肿瘤治疗手段具有明显的增效和补充作用。激光热疗是一种可使局部生物组织受热发生凝固坏死的肿瘤热疗技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激光热疗属微创方法,很少发生大量的出血现象,安全性高;与放疗、化疗相比,激光热毁损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之间的电磁辐射波。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是指:利用近红外光谱研究生物组织光谱特性的实用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光传播到生物组织内部,经过多次弹性散射和吸收,使得反射和散射光携带着大量的生物组织结构和成份定量信息,通过分析检测光,得到组织的内部信息。
在近红外光谱中生物组织的血氧、血流量、血氧饱和度、血容量等参数会因组织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人们通过近红外光谱对其进行无损、连续、实时地监测,得到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根据组织的变化来预测、诊断疾病。
目前,临床上缺乏同时具有激光热疗、温度检测、热疗效果评估功能的仪器,使得在肿瘤的激光热疗手术中,医生采用主观和经验来判断病人的情况,无法科学有效的指导手术、评价治疗效果,常常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同时,在肿瘤热疗手术上,由于缺乏多种参数测量系统,因此对于有限的参数缺乏评价方法,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和存储规范。采集的一系列数据,缺乏统一的存储标准,无法进行未来数据的分析和识别。
为此,在肿瘤科领域急需研制一种多参数数据采集、热疗效果评估的仪器,通过临床和基础疾病分类研究和多参数采集,建立临床使用规范标准,实现临床、基础研究的有效结合和突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激光热疗和多参数实时监测探头,实现激光热疗时,对肿瘤组织内多参数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肿瘤激光热疗和多参数实时监测探头,包括接触探头本体,其包括刚性壳体,穿插在刚性壳体内的激光出射光纤,多根近红外双光纤,温度传感器及胶体软管,其中:
所述刚性壳体内部轴向具有供激光出射光纤穿过的主腔体连通至壳体前端面,且内部轴向还具有多个端部不连通前端面的子腔体分布在主腔体四周,所述刚性壳体尾部具有凹槽;
所述激光出射光纤穿插在主腔体内,前端嵌在壳体前端面内,尾部连接激光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嵌装在壳体前端面,且其信号线穿过子腔体连接处理模块;
多根近红外双光纤穿插在壳体内其余的子腔体内,其插入深度在圆周方向呈逐步递减的形式,且相邻两根光纤之间的插入深度差一致,每根近红外双光纤端部为45°斜面,且端部斜面正对的壳体侧面具有窗口,窗口内嵌装有透光板;
所述胶体软管嵌装在刚性壳体尾部的凹槽内,用于包裹信号线,激光出射光纤及近红外双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