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充电功能检测方法以及直流充电功能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5198.0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2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冉彦杰;郑援;袁昌荣;贺刚;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充电 功能 检测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充电功能检测方法。还涉及一种基于该检测方法的直流充电功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普及,传统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巨大挑战,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焦点和核心。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汽车是以动力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运行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尾气排放较少,因此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在电动汽车出厂之前都需要对其充电功能进行检测,只有充电功能符合国标标准(GBT18487.1-2015)的电动汽车才可以进入市场,以便与符合国际标准的充电桩进行匹配进行直流充电。现有技术中对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的检测通常需要在汽车产线上新建直流充电桩,并在直流充电桩实际充电测试,如果能够进行充电,则说明电动汽车的充电功能符合国际标准,如果不能进行充电,则说明电动汽车的充电功能不符合国际标准。但是随着电动汽车产能不断增加,需要新建大批量直流充电桩,而单个直流充电桩成本要数万元,成本较高。此外,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中,当进行充电时,由于外界充电桩不同,会出现无法充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充电功能检测方法,以在降低检测成本的前提下,对电动汽车或直流充电桩的直流充电功能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该检测方法的直流充电功能检测装置,以在降低检测成本的前提下,对电动汽车或直流充电桩的直流充电功能进行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充电功能检测方法,包括:
根据直流充电通讯协议中的匹配项逐项向电动汽车发送对应每项匹配项的供应通讯信号;
逐项接收所述电动汽车所反馈的对应每个所述供应通讯信号的需求通讯信号;
逐项判断所述需求通讯信号与对应的所述供应通讯信号是否相互匹配,如果每个所述需求通讯信号均与对应的所述供应通讯信号相互匹配,则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正常,如果有任意一个所述需求通讯信号与对应的供应通讯信号不匹配,则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不正常。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直流充电功能检测方法,包括:
根据直流充电通讯协议中的匹配项逐项向直流充电桩发送对应每项匹配项的需求通讯信号;
逐项接收所述直流充电桩对应每个所述需求通讯信号所反馈的供应通讯信号;
逐项判断所述供应通讯信号与对应的所述需求通讯信号是否相互匹配,如果每个所述需求通讯信号均与对应的所述供应通讯信号相互匹配,则直流充电桩的直流充电功能正常,如果有任意一个所述需求通讯信号与对应的供应通讯信号不匹配,则直流充电桩的直流充电功能不正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充电功能检测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直流充电通讯协议中的匹配项逐项向电动汽车发送对应每项匹配项的供应通讯信号,逐项接收所述电动汽车对应每个所述供应通讯信号所反馈的需求通讯信号,逐项判断所述需求通讯信号与对应的所述供应通讯信号是否相互匹配,如果每个所述需求通讯信号均与对应的所述供应通讯信号相互匹配,则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正常,如果有任意一个所述需求通讯信号与对应的供应通讯信号不匹配,则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不正常;
直流充电枪插头,通过充电枪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连接;
电阻产生模块,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直流充电枪插头均连接,所述电阻产生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箱和第二电阻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电阻箱和第二电阻箱分别产生第一电阻值和第二电阻值,通过所述直流充电枪插头输入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的第一电阻接口和第二电阻接口;
低压供电模块,与所述处理器、所述直流充电枪插头、第一电阻箱和第二电阻箱均供电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直流充电功能检测装置中,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直流充电功能检测装置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为触控显示屏。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直流充电功能检测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