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洗缓蚀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5334.6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马迪;闾雪娇;李树白;于冬梅;谭星健;周熙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G1/06 | 分类号: | C23G1/06;C23G1/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洗缓蚀剂 缓蚀剂组成 钢铁酸洗 缓蚀效果 缓蚀性能 减少污染 使用效率 缓蚀剂 酸洗剂 酸洗液 有效地 过酸 淀粉 钢材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酸洗缓蚀剂,由0.5~2mol/L酸洗剂和100~500mg/L缓蚀剂组成。本发明的缓蚀剂不仅满足了钢铁酸洗行业对缓蚀效果的需求,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过酸洗造成的钢材损失和酸洗液的浪费。通过对比不同淀粉种类,达到提高缓蚀性能,减少污染,提高使用效率等目标,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涉及环保型淀粉酸洗缓蚀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新世纪提出的“绿色化学”概念,世界化学与化工发展方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绿色化学是采用化学的方法和技术,从源头去消灭或缩小那些危害人类健康以及对环境有害的产物、试剂和溶剂等的产生。因此,缓蚀剂的绿色化已然成为自然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学科前沿。然而植物缓蚀剂由于具有天然以及环境友好的特性,近年来逐渐成为了绿色缓蚀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可采用加热回流萃取法、浸泡法从桉树叶中提取得到天然缓蚀剂,并在室温下酸性介质中研究其对A3钢的缓蚀性能,缓蚀率较高可达90.11%。也可运用腐蚀浸泡试验以及和相关电化学测试方法,在探究了不同浸泡时间下,竹叶提取液浓度对Q235碳钢缓蚀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在配制0.1g/mL的溶液中,用15%的硫酸溶液浸泡306min,其缓蚀效率高达96%以上,且竹叶提取液所达到的缓蚀效率依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李向红等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失重法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了在20℃、1.0mol/L HCI溶液中,一种金竹叶提取物(PSLE)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由结果可知,当PSLE取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浓度时,所达到的缓蚀率高,为94.2%。李向红等在盐酸溶液中,运用了失重法研究QTLE对冷轧钢所起的缓蚀效果。详细考察了温度(20~50℃)、盐酸的浓度(1.0~5.0mol/L)、缓蚀剂的质量浓度(10~200mg/L)和腐蚀浸泡的时间(6~120h)对耐蚀性能的探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竹叶缓蚀剂(QTLE)对冷轧钢具有较优的缓蚀效果,20℃较大缓蚀率为92%,30~50℃时高达95%。
发明内容
植物型缓蚀剂作为一种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而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目前采用的缓蚀剂均存在着毒性大、排放时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等缺点。为此,寻找一种植物型缓蚀剂的开发与应用就有重要意义。本发明以淀粉型缓蚀剂为切入点,逐步探究多种淀粉型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具体而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酸洗缓蚀剂,所述酸洗缓浊剂由酸洗剂和缓蚀剂组成。
本发明所述酸洗剂优选为硫酸或盐酸。
本发明所述缓蚀剂优选为淀粉,所述淀粉优选为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山芋淀粉、豌豆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成。
本发明所述酸洗缓浊剂中酸洗剂的浓度为0.5~2mol/L、缓蚀剂的浓度100~500mg/L。
优选的酸洗缓浊剂中酸洗剂的浓度为0.5mol/L、缓蚀剂的浓度100mg/L。
优选的酸洗缓浊剂中酸洗剂的浓度为1.0mol/L、缓蚀剂的浓度300mg/L。
优选的酸洗缓浊剂中酸洗剂的浓度为1.5mol/L、缓蚀剂的浓度500mg/L。
本发明还要求保护所述的酸洗缓蚀剂在金属材料酸洗处理中的应用,所述金属材料优选为钢材。
本发明所述的酸洗缓蚀剂可以在室温下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工业化钢铁酸洗通常会在高温下进行,因此酸雾扩散严重,本发明的抑雾缓蚀剂不仅满足了钢铁酸洗行业对酸雾抑制的需求,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过酸洗造成的钢材损失和酸洗液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