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热再生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5511.0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梅;庄彦章;张海龙;朱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路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1/00;C08L57/02;C08K5/315;C08K5/09;C08K5/05;C08K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再生 旧沥青 沥青质 苄基化合物 活性氢 相容性 生产工艺 沥青 低分子化合物 技术方案要点 分子结构 沥青再生 接枝 熔融 桥梁 | ||
本发明涉及沥青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热再生生产工艺,其能够改善沥青质的相容性,提高旧沥青热再生后的性能的稳定性。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向熔融后的旧沥青中添加苄基化合物;苄基化合物含有较多的活性氢,利用活性氢接枝到高分子或低分子化合物上,从而在分子量、分子结构不同的沥青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进而改善沥青质的相容性,提高旧沥青热再生后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热再生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长期的裸露在自然环境下,经受日照、降水、气温变化等自然环境的作用,加之反复的车轮碾压荷载,致使沥青表现出物化性质或机械性质的不可逆变化,即沥青的老化。因此,沥青路面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待达到其使用寿命后,需要对沥青路面进行翻修。如果旧沥青的废弃料能够加以再生利用,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着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布号为CN10226005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沥青路面旧料热再生的沥青路面料生产工艺,其通过将废旧沥青路面料粉碎筛分,加热熔融后用再生剂处理,之后与新石料、新沥青料混合,得到成品沥青路面料,从而,使旧沥青废弃料得以充分利用。
沥青老化在宏观上表现为软化点及粘度升高,针入度和延度降低,流动性变差等,其从组分转移情况分析为:饱和分变化不大、芳香分含量显著减小、胶质含量变化不大、沥青质含量明显增加等。沥青组分的变化导致旧沥青废料在融化后沥青质凝聚现象较严重,沥青质相容性较差,进而,导致沥青质在再生剂中分散效果较差,旧沥青再生后的性能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热再生生产工艺,其能够改善沥青质的相容性,提高旧沥青热再生后的性能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沥青热再生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旧沥青路面料;
S2:将收集的旧沥青路面料粉碎、筛分;
S3:将粉碎后的旧沥青路面料送入加热滚筒内,加热,得到熔融态旧沥青;
S4:向熔融后的旧沥青中加入苄基化合物,使其在加热滚筒内继续加热,得到沥青热旧料;
S5:将沥青热旧料于储存仓保温储存;
S6:将储存仓内的沥青热旧料送至拌缸,并向其中加入再生剂,搅拌;
S7:向拌缸中加入新石料、新沥青、新石粉,搅拌,得沥青热再生成品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熔融后的沥青中添加苄基化合物,苄基化合物含有较多的活性氢,利用活性氢接枝到高分子或低分子化合物上,从而在分子量、分子结构不同的沥青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进而改善沥青质的相容性;之后,将苄基化合物处理后的旧沥青储存,待需要使用时,利用热再生剂对其进行再生,以改善其粘度、流动性等,并将其与新的石料、沥青混合,从而得到沥青热再生成品料,以供铺设沥青路面使用;本技术方案由于改善了沥青的相容性,从而使沥青热再生成品料质地较均匀,性能也较稳定。
进一步的,S4中旧沥青与苄基化合物混合加热的同时,对混合料进行微波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微波加剧沥青及苄基化合物的分子运动,使整个混合料混合更均匀,形成较稳定的混溶体系,实现均匀共混,提高沥青料性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S6后增加S6’;S6’:将新石料加热烘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石料中的水分蒸发干净,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造成再生混合料温度下降,铺设路面时无法压实,导致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路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路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