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5580.1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詹惠粟;赵培;张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31237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智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土 下层 土质 自来水管线 自来水管 沉降 加固层 冷冻法 暗挖 地下水 开挖 暗挖施工 沉降控制 沉降问题 地面道路 高压喷射 受控状态 工法 两层 围岩 塌陷 自来水 上层 监测 流动 施工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在需要挖通道之处上层土质使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加固形成第一加固层,在需要挖通道指出下层土质使用冷冻法加固形成第二加固层,下层使用冷冻法,从而使得软土土质坚硬,则在两层之间进行开挖通道,不会使得下层软土由于施工动土和地下水的流动而形成各种塌陷,确保阻断地下水和开挖时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方法极好的控制了自来水管线的沉降问题,根据监测情况,自来水管线的沉降控制在2mm以内,满足自来水公司提出的沉降要求,确保了自来水管在暗挖施工期间的安全,从而使得自来水管以及地面道路等的沉降,均处于受控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暗挖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地下深部空间工程开发已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要运用暗挖法进行施工,如:浅埋暗挖法、超前小导管注浆法、管棚支护法、地面注浆等等手段。在敏感管线下方,且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以上加固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能在土质较软且存在无法拆卸但极其敏感的管道的地下进行通道挖掘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在需要挖通道之处上层土质使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MJS,Metro JetSystem)加固,在需要挖通道指出下层土质使用冷冻法加固,然后开挖通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所需暗挖的通道上方具有自来水管,在所述自来水管下方,一侧为一出口通道,另一侧为矩形通道,在竖直方向上,围绕所述自来水管使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形成第一加固层,在所述出口通道下方,使用冷冻法施工形成第二加固层,在所述第一加固层和所述第二加固层之间暗挖通道。
作为优选,形成第一加固层的方法为:在自来水管上方的地面上,在自来水管所在的位置两侧打桩布孔实施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
作为优选,成桩后桩径为2000mm,两孔之间重合部分的最大宽度为900mm,两孔之间圆心距为1100mm。
作为优选,孔个数至少为45个,分布在所述出口通道与所述矩形通道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通道为矩形顶管施工。
作为优选,所述孔深度为2m~8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土内暗挖通道的方法,在需要挖通道之处上层土质使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MJS)加固形成第一加固层,在需要挖通道指出下层土质使用冷冻法加固形成第二加固层,这样上层具有复杂的自来水管的土层由于使用MJS法后加固,土质坚硬,在其下方施工不会影响自来水管,下层使用冷冻法,从而使得软土土质坚硬,则在两层之间进行开挖通道,不会使得下层软土由于施工动土和地下水的流动而形成各种塌陷,确保阻断地下水和开挖时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方法极好的控制了自来水管线的沉降问题,根据监测情况,自来水管线的沉降控制在2mm以内,满足自来水公司提出的沉降要求,确保了自来水管在暗挖施工期间的安全,从而使得自来水管以及地面道路等的沉降,均处于受控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施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使用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布孔分布图。
图中:1-出口通道、2-矩形通道、3-自来水管、4-MJS孔、5-加固盲区、6-暗挖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5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