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5900.3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9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苏世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11603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点层 导光层 阻隔层 导光板 量子点 背光模组 入光侧面 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 背光 背离 液晶显示 出光面 网点面 功耗 网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量子点导光板包括导光层、量子点层和阻隔层。导光层包括入光侧面、非入光侧面、相对的出光面和网点面;量子点层包括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其中,第一量子点层设置于导光层的出光面的一侧,第二量子点层设置于导光层的网点面的一侧;阻隔层包括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其中,第一阻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量子点层背离导光层的一侧,第二阻隔层设置于第二量子点层背离导光层的一侧。本发明可以提升液晶显示背光亮度,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利用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目前应用于背光模组的白光光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单元通过三原色LED光源混合成白光;二是通过蓝光LED激发黄色荧光粉混合成白光;三是通过蓝光LED激发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发出红光和蓝光,三色光混合成白光。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晶体,由半导体材料组成。相较于荧光粒子,量子点纳米材料由很多优势,如量子点在较窄的波长带能产生更密集的光且稳定性高,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区荧光发射性质,激发谱连续分布、荧光峰位置可随其物理尺寸进行调控等。但目前蓝光LED与量子点技术的背光源方案存在一定不足。该背光源方案通过蓝光LED激发红色与绿色量子点,并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但背光模组中反射片对波长短的蓝光反射率低,导致使用此类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同背光功耗和光学膜架构的普通白光LED的背光源亮度低40%~50%,液晶装置的显示亮度也会降低20%以上,这也导致倘若要达到同样的显示亮度,现有量子点技术的背光源方案的功耗也会相对更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源技术,即蓝光LED与量子点技术的背光源方案,导致液晶显示背光亮度相对较低、显示装置功耗相对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点导光板,包括:导光层、量子点层和阻隔层;
导光层包括入光侧面、非入光侧面、相对的出光面和网点面;
量子点层包括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其中,第一量子点层设置于导光层的出光面的一侧,第二量子点层设置于导光层的网点面的一侧;
阻隔层包括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其中,第一阻隔层设置于第一量子点层背离导光层的一侧,第二阻隔层设置于第二量子点层背离导光层的一侧。
为了更好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上述量子点导光板。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两层量子点层的结构设计使得量子点层中能被激发的量子点数量更多,一方面,在相同功率的蓝光LED光源下,背光的亮度和液晶显示亮度都会有相应提升;另一方面,使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达到相同水平的显示亮度的功耗会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量子点导光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量子点层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偏振无关的三维集成双层光栅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