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6703.3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康;林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永康;林鸿明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L25/06;C08L91/06;C08K3/34;C08J9/10;C08J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安区建伦里***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环保 弹性体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其原料于130~240℃下熔融混合;其原料包含弹性体组合物、聚苯乙烯组合物和添加剂组合物,弹性体组合物、聚苯乙烯组合物和添加剂组合物的质量比为:(42.9~91.2):(4.0~38.1):(4.8~19.0)。本发明的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弹性体组合物、包含聚苯乙烯回收料的聚苯乙烯组合物和添加剂组合物经熔融混合制备得到的环保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伸强度、抗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及易熔融加工塑形等,同时,能够使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达到减废环保、降低成本、持续发展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多年来橡塑胶在各领域应用甚为广泛,橡塑胶(如ABS、PS、PE、 PP、PET、TPE、EVA、PA等)作为石油合成来源,存在在自然环境中难于分解循环的问题。随着现今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环保材料开始出现,并发展为两类研究方向,其一为可分解性材料,其二为废料回收再利用;前者目前仍存在着无法完全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例如耐用性及材料生产成本较高;后者则为将废料回收,经处理强化后再次应用,部分逐渐取代作为石油合成来源的橡塑胶,从而减少橡塑胶的使用量达到减废环保的目的。
现有的橡塑胶复合材料的制造产业中,大部分是采用熔融混合技术,即采用俗称的热熔混炼或混炼技术进行。基于技术成熟与易于加工的考量,借由具备扭力熔混的设备如捏合机、单/双螺杆压出机等,用以混合具有不同特性的高分子材料以得到橡塑胶复合材料。然而,经过该熔混加工方法所制造出的橡塑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质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撕裂强度等却无法同时达到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好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的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弹性体组合物、包含聚苯乙烯回收料的聚苯乙烯组合物和添加剂组合物经熔融混合制备得到的环保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伸强度、抗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及易熔融加工塑性等,同时,能够使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达到减废环保、降低成本、持续发展及增加附加价值的目的。
一种新型回收环保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其原料熔融混合;所述原料包含弹性体组合物、聚苯乙烯组合物和添加剂组合物,弹性体组合物、聚苯乙烯组合物和添加剂组合物的质量比为:(42.9~91.2): (4.0~38.1):(4.8~19.0);所述聚苯乙烯组合物包含聚苯乙烯回收料。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组合物包含至少两种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丁二烯和份苯乙烯的质量比为(20~60):(40~ 80)。
进一步地,所述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进一步地,所述聚苯乙烯回收料的比重为0.92~1.06g/cm3,熔融指数为2~50g/10min,抗拉伸强度大于20Kg/cm2,抗弯曲强度大于35Kg/cm2, IZOD冲击强度>0.9Kg.cm/cm。
进一步地,所述聚苯乙烯组合物还包含非回收的聚苯乙烯,所述聚苯乙烯回收料和所述非回收的聚苯乙烯的质量比为(50~95):(5~50)。
进一步地,所述非回收的聚苯乙烯为 GP5000和/或PG33。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剂组合物包括基础油或基础油与填充剂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油为芳香烃油和/或白油;所述填充剂为碳酸钙、滑石粉和白烟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熔融混合的温度为130~2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永康;林鸿明,未经高永康;林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6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