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7536.4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6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帮成;王洪伟;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哲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9 | 代理人: | 邱丽超;蒲志凤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多个列车当前的运行状态以及多个列车之中的各成员列车之间的通信质量判断是否满足虚拟钧连的条件;以及,当虚拟钧连的条件得到满足时,启动各成员列车之间的虚拟钧连,在各成员列车之间形成电子车钧,虚拟钧连使得各成员列车之间的间距收敛,且多个列车的运行状态逐渐趋于一致,并随后进入大致稳定的编组运行阶段。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保障列车以超高密度运行,达到迅速转移客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列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出行日渐增多,对轨道交通的运力需求也随之增加。建设新线缓解运力紧张的最有效途径,但是时间长、成本高,很难及时解决当前的难题。
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在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提升轨道交通线路运力是保障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出行的必由之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列车控制方法可用于自动编队的多个列车,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多个列车当前的运行状态以及所述多个列车之中的各成员列车之间的通信质量判断是否满足虚拟钩连的条件;以及启动各所述成员列车之间的虚拟钩连,借助于所述电子车钩,所述虚拟钩连使得各所述成员列车之间的间距收敛,且所述多个列车的运行状态逐渐趋于一致,并随后进入稳定的编组运行阶段。其中,所述电子车钩允许各所述成员列车之间的间距突破安全距离的限制。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当面临突发的客流增长时,建立虚拟钩连并形成电子车钩,从而保障列车以超高密度运行,达到迅速转移客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列车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在铁路运输领域中,为了提升线路运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线路中列车的数量或者增大列车的长度。然而,既有信号系统闭塞区间的设置使得前后列车的间距要大于紧急制动距离,这个间距也被称作安全距离。客运列车长度不同于货运列车,而且,由于站台等基础设施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编组长度是固定的。同时,当前部分高速铁路线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运营过程中发车间隔指标已经接近设计极限。
本发明的列车控制方法以客流突变等对轨道交通运输能力需求猛增的时间为触发条件,地面控制中心及时计算和评估运力需求以确定预编队方案。所谓预编队方案,即控制中心根据列车所处位置与客流突变等事件发生地,以及对客流的状态预测结果通知各列车进入集结区域,使之形成列车群。在确定符合虚拟钩连的条件后,列车群启动虚拟钩连,以包括但不限于距离、速度等指标参数的一致性和收敛性作为衡量标准,列车群进入编组运行阶段,在达到控制中心所设置的预期目标之后列车群进入解除虚拟钩连阶段,之后的列车按照调整后的行车计划继续运营。
预编队方案是控制中心根据客流的当前状态以及状态预测,结合路网内列车的运行状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确定所需列车数量、编号、进入客流突发站的次序等,旨在实现对突发客流的快速转运。
地面控制中心对所需列车进行信息告知需通过车地通信系统通过广播、单播或者多播方式完成,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列车群内各列车ID、列车速度、列车加速度等运行状态,实现列车群里信息的共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7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的轨道智能防事故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运输方便的乙炔气瓶